青少年玩游戏上了央视新闻了。 看样子国家要开始重视网络鸦片(游戏)了。 新闻说,

小巷中踱步 2025-10-17 12:23:07

青少年玩游戏上了央视新闻了。 看样子国家要开始重视网络鸦片(游戏)了。 新闻说,好多家长去医院挂号,说自家孩子玩游戏上瘾,不好好和家长说话,情绪暴躁。 医生说,玩游戏不光是熬夜上瘾,黑白颠倒,不好好吃饭,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其实这些家长都明白,只是管不了,因为大环境就这样,不论走到哪,大部分孩子都是掐个手机打游戏,家长怎么能管的了。 只有国家出手,才能控制住,要不然真的是没希望了。 医院心理科门口挤满了焦虑的家长。有个母亲抹着眼泪说,儿子为通关游戏连续熬了三夜,把反锁在房间里摔东西。这种场景正在全国各个城市重复上演,游戏成瘾早已不是个别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将游戏障碍列入精神疾病,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率接近10%。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夜晚,本该温馨的饭桌被手机屏幕的冷光取代。 把责任全推给游戏公司显然有失公允。那些开发者在设计游戏时,确实运用了让人欲罢不能的心理学机制。通关奖励、排名竞争、虚拟成就,每个环节都在刺激多巴胺分泌。 家长们的无奈真实可见。隔壁老王试过断网收手机,结果孩子跑到网吧三天没回家。现在的孩子生活在数字时代,完全隔绝网络就像让他们与世隔绝。 问题的根源或许不在游戏本身。为什么孩子们宁愿沉浸在虚拟世界?那些在游戏里组队作战的少年,可能在现实中没有玩伴;那些在虚拟世界获得成就的孩子,可能在考试中屡受挫折。 记得我们小时候,放学后爬树掏鸟蛋,虽然调皮却充满生机。现在的孩子被关在补习班和公寓楼里,除了屏幕还能从哪里寻找快乐? 单纯指望国家出手整治未必能根治问题。这些年防沉迷系统不断升级,可聪明的孩子总能找到破解方法。需要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构建的成长环境。 有的家庭已经找到出路。杭州的张女士每周带孩子爬山露营,北京的李先生和儿子一起学编程开发小游戏。当现实生活足够精彩,虚拟世界的吸引力自然减弱。 解决问题的钥匙从来不在别人手里。给孩子真正的陪伴,比任何防沉迷系统都管用。与其等着国家出手,不如从现在开始,放下手机认真听孩子说说话。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4
小巷中踱步

小巷中踱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