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立陶宛退出!拉脱维亚退出!爱沙尼亚退出!波兰和芬兰也退出!乌克兰也退出了! 东欧五个挨着俄罗斯的国家,全都要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意思就是以后又能在自家边境埋地雷了,跟俄罗斯对着干的劲儿一下就拉满了! 这事儿可不是一时冲动。就在6月27号,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齐刷刷地向联合国提交了退约文件,按照规定,六个月后他们就正式自由了。 芬兰和波兰也没落下,议会已经批准,流程走得飞快。乌克兰更干脆,总统泽连斯基6月底签了令,7月中旬议会就拍板通过,理由是俄罗斯压根没签这个公约,乌克兰不能单方面束手束脚。这一连串的动作,背后打的算盘其实很清晰。 最直接的理由,就是“怕了”。这些国家都跟俄罗斯接壤,看着乌克兰的战火,心里能不慌吗?他们公开发表的声明里,话都差不多,就是说俄罗斯带来的军事威胁显著增加了,必须给国防部队“提供灵活性和选择自由”,好加强北约东部这条脆弱的侧翼。 立陶宛外长说得更是直白,普京的俄罗斯是欧洲长期存在的最大威胁,所以得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护每一寸土地。说白了,就是觉得光靠公约的道德约束,挡不住坦克,得来点硬的。 但光有决心还不够,地雷这东西在军事上确实有它独特的“魅力”。现代战争打的是钱,一枚精确制导炮弹可能要三千多欧元,而一枚所谓的“智能地雷”成本只有三百到六百欧元。对于已经把国防开支提到GDP占比5%的这些国家来说,这性价比太高了。 有研究机构评估过,同样长度的防线,如果布上雷场,能让进攻方的损失率暴增三到五倍,还能为防御方争取到一周多的宝贵时间来调动部队。面对俄罗斯那超过两千六百万枚的地雷库存,东欧国家觉得再自我禁令,简直就是单方面解除武装。 所以,他们退约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金白银地准备干。立陶宛已经把八千万欧元划进2026年的预算,准备新建生产线,目标是储备数十万枚地雷。 芬兰更是在一个总额高达三十七亿欧元的国防现代化计划里,把地雷项目放了进去。波兰的军备集团更是放话,必要时能生产数百万枚。从芬兰的拉普兰到波兰的东部边境,一道由地雷构成的“新铁幕”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然而,地雷这东西,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战场上能挡住敌人,也能在和平年代成为平民的噩梦。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地雷伤亡的人里,超过八成是平民,其中一半以上是孩子。 战后排雷更是个无底洞,每平方公里的雷区,清除费用可能高达百万美元,而且往往要拖上十几年。 这些国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打算用技术来“美化”地雷,比如给地雷装上自毁装置,设定几十小时后自动失效,或者用远程信号统一控制雷场的开关。但技术真的能万无一失吗?那百分之二的故障率,在广袤的边境线上,又意味着多少潜在的危险呢? 这一系列操作,已经在国际舞台上激起了涟漪。克里姆林宫痛斥这是“新法西斯主义布雷计划”,并扬言要对等反制。 而在北约内部,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依然坚守公约,这无疑造成了联盟内部的裂痕。当生存的焦虑压倒人道的考量,当现实的威胁挑战既定的规则,欧洲的安全格局似乎正在倒退回那个最原始、最残酷的现实主义轨道。 这种以安全为名的选择,究竟是明智的自保,还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当“智能地雷”与无人机、火炮系统结合,未来的战场会变成什么样子?欧洲的未来,会因此更安全,还是更危险?你的看法呢?
美参与打击俄腹地!普京将亮杀手锏,中方趁势夹击,特朗普犯大错。特朗普彻底不装了,
【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