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森又火了,这次不是因为佩通坦,而是因为他的座上宾——陈志! 在柬埔寨,陈志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面孔。一个是国王册封的“公爵”,是前首相洪森的座上宾,也是捐款办学的慈善家,外表斯文,履历无可挑剔。 另一面,在美利坚合众国司法部的认知里,此人乃亚洲首屈一指的犯罪头目之一,亦是一个跨国犯罪帝国的核心人物,其影响力与罪恶行径令人侧目。 连接他这两种极端身份的,是一笔堪称惊天的财富——127271枚比特币,其价值近乎150亿美元。 这串数字既是他权力的源泉,也最终成了他毁灭的导火索。人们总以为加密货币是完美的藏身之所,但它怎么就反过来,变成了一个困住主人的数字囚笼? 故事的序幕,需从陈志的“生意”缓缓拉开。这“生意”恰似一把钥匙,将后续一连串的情节悄然开启,其中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且听慢慢道来。 他在柬埔寨运营着至少十个电诈园区,那些地方高墙耸立,铁丝网密布,比监狱还像监狱。 里面被诱骗和胁迫的劳工,像“现代奴隶”一样操作着“杀猪盘”,为他创造着巨额黑金。有同伙曾吹嘘,园区一天就能入账超过三千万美元。 这般巨额的现金流,绝非传统银行所能洗白。其数额之巨,传统银行的常规渠道与手段根本难以将其“净化”,让黑钱变为看似合法的资金。 于是,比特币摇身一变,化作一台堪称完美的引擎,凭借其独特机制,巧妙地绕开了监管的藩篱,在金融灰色地带悄然运转。 陈志的团队玩得非常专业,他们不只是简单买卖,而是构建了自有交易平台,用上了“喷洒”、“漏斗”这类复杂的技术手段,把脏钱拆分、混合、聚合,变成难以追踪的数字资产。 这些干净的数字财富,又被重新注入到太子集团旗下的房地产、金融科技等合法业务中。就这样,一个隐形的犯罪帝国,靠着比特币的驱动,成功塑造出一位助力柬埔寨发展的企业家“公爵”。 然而,他们赖以生存的技术,恰恰埋下了致命的种子。罪犯追求的所谓“匿名”,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其实只是“假名”。 比特币所依托的区块链,宛如一本面向大众、恒久且不可篡改的巨型账本。在其记录之下,你每一个细微举动皆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美国调查人员没有动用什么黑客技术,他们只是花了大量时间,在公开的区块链上进行分析和追踪。就像玩一幅巨大的拼图,他们把成千上万个看似孤立的钱包地址,一步步追溯,最终拼凑出了一张直指太子集团的完整资金网络。 正是这种技术的确定性,让美国司法部能在今年10月14日精准出手,一举没收那127271枚比特币,创下了历史记录。 曾经的完美引擎,瞬间变成了数字囚笼,每一行代码都成了无法抹去的罪证。陈志正面临电信诈骗与洗钱指控。若罪名成立,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其面临的刑罚最高可达40年监禁,这无疑是一场沉重的牢狱之灾。 这场打击早已超越了犯罪本身。美英两国沆瀣一气,美国于纽约提起诉讼,英国旋即呼应,迅速冻结了陈志位于伦敦的19处房产。其中,既有价值过亿英镑的办公楼,亦不乏价值千万的豪华宅邸。这是立体的围剿。 美国推行的“长臂管辖权”引发广泛争议。其缘由在于,相关案件牵涉到美国公民,且资金流转途经美国金融系统,如此行径是否合理值得深思。这背后,是其将司法权力延伸至全球网络空间的战略意图。 更有深意的是,美国财政部计划将这批比特币作为“战略比特币储备”。 这意味着,这笔赃款不再只是赃款,它被赋予了国家战略资源的全新属性,成了一场全球技术与金融博弈中的战利品。而那位曾与陈志频繁同框的洪森,也因此被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参考资料:史上最大规模,美司法部没收柬埔寨电诈网络近13万枚比特币,价值高达150亿美元 2025-10-15 22:00·扬子晚报
洪森又火了,这次不是因为佩通坦,而是因为他的座上宾——陈志! 在柬埔寨,陈志有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17 13:57:07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