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据新华网报道,欧盟他们正式敲定了“欧洲防务工业计划”,说要拿出15亿欧元来扩大武器生产、联合采购军备。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说,这是为了在2030年前让欧洲“防务准备就绪”。 这15亿欧元看似不多,却是欧盟史上首次尝试用“真金白银”打造独立防务体系,标志着欧洲安全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变。 这15亿欧元只是“首付”,后续五年将追加至100亿欧元。更关键的是,计划首次允许欧盟机构直接向军火商采购,绕过了成员国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 俄乌冲突暴露了欧洲军工的致命软肋。开战初期,欧盟承诺提供100万发炮弹,但一年后实际交付不足30万发。德国军工企业莱茵金属CEO帕珀格坦言:“我们的生产线还是冷战时期的节奏。”这种窘境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构防务工业基础。 更微妙的是资金来源。欧盟首次动用“欧洲和平基金”资助军工生产,这个原本用于冲突预防的基金,现在转向武装建设,凸显安全理念的根本转变。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直言:“我们正在从和平主义者变成现实主义者。” 欧洲军工长期存在“小而散”问题。全欧有43家坦克工厂,但年产量总和不及美国通用动力一家。新计划要求通过并购重组,在五年内形成3-4个大型军工集团。达索航空与空客防务的合并谈判已进入实质阶段,可能诞生欧洲版“洛克希德·马丁”。 但技术标准统一是更大难题。“欧洲战斗机”项目曾因德意西三国标准不一延误十年。新计划设立“欧洲防务标准局”,试图复制空中客车公司的成功经验。不过业内人士透露,光是统一数据链协议就需要至少三年。 美国对欧洲防务自主心情复杂。五角大楼私下欢迎欧洲分担防务压力,但军火商担心失去市场。雷神公司欧洲总裁暗示:“若欧盟采购转向内部,我们可能重新评估在欧投资。”这种经济压力可能影响政治决策。 更深远的是北约角色变化,欧盟防务专员布雷顿强调计划“互补而非替代北约”,但法国总统马克龙坚持“战略自主”目标。这种微妙平衡,将决定欧美防务关系的未来走向。 英国脱欧后首次以“第三方”身份关注欧盟防务计划。伦敦国王学院评估显示,英国军工可能被排除在供应链外,BAE系统公司股价当日下跌3.2%。英国国防部已启动紧急磋商,寻求特殊合作安排。 俄罗斯的反应更值得玩味。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称此举“破坏欧洲安全架构”,但俄军事专家私下承认,欧盟军工崛起将削弱俄传统装备出口市场,尤其是非洲和东南亚客户可能转向欧洲。 计划明确将人工智能、量子传感、高超音速技术列为优先领域。德国牵头组建“欧洲无人机联盟”,目标在2028年前量产侦察攻击一体化无人机。西班牙则主导“太空监视网络”,计划发射12颗军用侦察卫星。 但人才缺口成为瓶颈。欧洲防务局报告显示,军工领域高级工程师平均年龄49岁,年轻人才流失严重。新计划配套推出“防务科技奖学金”,每年资助500名学生在军工企业实习,试图扭转青黄不接局面。 各国反应体现战略差异。波兰迅速宣布配套投入30亿欧元升级军工,法国将“核威慑力量现代化”与计划捆绑,匈牙利却以“预算压力”为由暂不参与。这种温差反映欧盟内部的安全认知分歧。 更棘手的是中立国问题。爱尔兰坚持不参与致命武器生产,奥地利要求民用技术豁免。经过艰难谈判,最终允许各国根据国情选择参与程度,这种灵活性虽保住计划通过,但也埋下执行隐患。 欧盟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155毫米炮弹年产量从目前的5万发提升至2028年的20万发,防空导弹产能翻番。但实现路径充满挑战:瑞典博福斯工厂扩建需18个月,德国炸药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 更根本的是产业结构调整。计划推动“双轨制”:高端装备由跨国企业主导,弹药等大宗产品采用“多源供应”模式。比利时FN赫斯塔尔公司已获得授权,可在欧盟内设立三家分厂生产标准化步枪弹药。 更深层的是战略文化转变。欧洲和平主义传统深厚,德军现役坦克仅266辆,不及波兰一半。要真正实现防务自主,不仅需要资金和技术,更需要安全观念的彻底革新。 2026年将进行首次联合采购实战检验,2027年评估中期成果,2028年决定第二轮投资规模。这三个节点将决定计划成败。 特别要关注2027年法国大选,若极右翼上台,可能重提“退出欧盟防务体系”,动摇计划根基。 欧盟防务计划标志着后冷战时代的终结。当欧洲终于决心将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时,这个经济巨人正在尝试成为战略巨人。但通往防务自主的道路布满荆棘,需要资金、技术和政治意志的三重驱动。 历史将记住,在2025年这个地缘政治动荡的年代,欧洲迈出了战略独立的关键一步。这一步或许踉跄,但方向已然明确。 信息来源:欧盟就实施防务工业计划达成协议 2025-10-17 14:45·新华网
2025年10月17日,据新华网报道,欧盟他们正式敲定了“欧洲防务工业计划”,说
红楼背疏影
2025-10-17 16:12:27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