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欧盟在考虑强制要求中国在欧洲的投资者向欧洲

青橘小罐 2025-10-17 16:50:31

10月1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欧盟在考虑强制要求中国在欧洲的投资者向欧洲企业移交技术,以提高欧盟产业的竞争力。 这些新规则的目标是防止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压垮欧洲工业。   欧盟琢磨着靠强制中企交技术来保自己的工业,这操作听着就透着一股心虚,不是想办法自己追上来,反倒要靠抢别人的东西补短板,美其名曰“提升竞争力”。   说到底就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用规则当幌子搞技术掠夺,可这招根本救不了欧洲工业,反而会把自己的路走窄。   这事的根子其实是欧洲工业有点扛不住了,就说新能源汽车和电池这两个核心领域,中国企业的优势已经明摆着,福特CEO都直言中国车企是“700磅重大猩猩”,欧美车企根本没法真正竞争。   欧洲本土的电动车市场,电池产能更是差了一大截,占全球近60%的动力电池份额都攥在中企手里,连德国大众、宝马想转型电动化,都得依赖中国的电池技术和供应链。   欧洲工业界慌了神,不想着怎么加快研发、优化成本,反倒撺掇着欧盟搞强制技术转让,这种“捷径”说白了就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   更可笑的是欧盟给自己找的借口,说什么“效仿北京”“就像欧洲公司在中国投资时所做的那样”,这纯粹是混淆是非。   中国从来没强制过外资企业转让技术,那些所谓的“技术合作”都是企业基于市场规则的自愿选择,比如特斯拉上海工厂落地,是它主动要在中国生产、共享部分技术以换取庞大市场。   可欧盟这次是明着把技术转让当成准入门槛,不交出核心技术就不让进市场,还要绑定欧盟的商品和劳动力,本质上就是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正常经营,完全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跟强盗逻辑没两样。   欧盟的小算盘打得精,觉得这样既能“劝退”不愿交技术的中企,又能逼着留下的企业补齐自己的短板,一举两得。   可他们没算明白,技术这东西从来不是交个图纸、讲个原理就能学会的,中国车企的电池管理系统、电动车底盘技术,是花了十几年、砸了上百亿研发出来的。   背后是无数次试验积累的经验,就算把技术文档给了欧洲企业,没有配套的产业链、没有懂行的工程师团队,照样玩不转。   就像当年我们买了国外的汽车生产线,真正掌握核心技术还是靠自己一点点钻研,欧洲想靠“抢”来实现弯道超车,根本不现实。   更要命的是,这招会直接砸了欧洲自己的招牌,欧洲一直标榜“市场开放”“规则至上”,现在为了保护本土工业,公然搞歧视性政策,其他国家的企业看在眼里,以后谁还敢放心去欧洲投资?   欧洲少了中企的技术和投资,电动车转型会更慢,电池产能缺口会更大,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的企业和消费者。   到时候想买性价比高的电动车买不到,本土车企因为技术落后被淘汰,欧盟所谓的“保护”反而成了“拖累”。   其实欧洲真正该做的,是正视自己的问题,这些年欧洲工业增长疲软、投资不足,不是因为中国企业太强,而是自己研发节奏慢、成本控制差,还被繁杂的环保法规捆住了手脚。

0 阅读:0
青橘小罐

青橘小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