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贸易代表:中国已拒绝通话,万斯给中国两个选择:要么取消稀土管制,要么美动用所有筹码 按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的报告,他们的稀土储量有1300万吨氧化物,占全球9%,排世界第三,加州芒廷帕斯矿在MP Materials运营下2025年实际年产量都到3.2万吨了,能满足美国70%的轻稀土需求,再加上德克萨斯州、怀俄明州还有一堆规划中的新项目,单看这些数字,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自家不缺料”的错觉,连格陵兰岛那150万吨储量都被他们纳入觊觎清单,仿佛只要把矿挖出来,就能腰杆硬起来。 可他们偏偏绕不开一个最实在的问题:有矿不等于能用,就像捧着一堆生面粉,没烤箱没配方,永远变不成面包。 稀土这东西娇贵得很,16种元素化学性质长得几乎一模一样,要从矿石里分离出来再提纯到工业能用的标准,得闯过几十道关,这可不是挖煤挖矿那么简单。 全球真正能玩得转这门手艺的,基本都在中国——现在全球92.3%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都攥在我们手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我们能把纯度做到“六个九”,也就是99.9999%,而美国那家唯一的稀土运营商MP Materials,拼尽全力也就做到99.9%,重稀土更是连分离的门都摸不着。 这背后的技术差距得追溯到几十年前,中国的徐光宪院士在上世纪70年代就搞出了“串级萃取理论”,把之前西方效率低、成本高的分离方法彻底颠覆,不仅让提炼效率提升10倍,成本还降到了西方的1/10。 这套技术看着原理能查到,但工业实现全是“黑科技”,一套产线要30到300级萃取工序,每一级的流量、酸度、温度都得精确控制,还得根据不同矿源的杂质随时调整,就像给每种矿石量身定制一套烹饪方案,这可不是靠砸钱建工厂就能复制的。 美国不是没试过,MP Materials拿了国防部4亿美元投资,在得州建的新厂喊了好几年要摆脱依赖,可到2025年夏天才产出第一块磁体,而且炼一吨氧化镨钕的成本比中国高59%,离开政府补贴根本赚不了钱,就算按计划2026年底稳定量产,也只能搞点轻稀土,高端制造急需的重稀土还是没辙。 更讽刺的是,芒廷帕斯矿挖出来的精矿,98%都得先运到中国四川的工厂加工,变成高纯氧化物再运回去,等于美国挖了个寂寞,还得给中国交“加工费”。 2025年4月中国加强中重稀土管制后,这层窗户纸直接被戳破了:洛克希德·马丁的F-35战斗机生产线立马掉了链子,年产量从156架砍到98架,原因就是缺中国产的钕铁硼永磁体,每架F-35得用417公斤这东西,纯度不够的话,发动机高温下就会退磁,根本没法飞。 五角大楼自己都承认,要是中国彻底断供,美军1900种武器系统里,75%的关键部件会受影响,12到18个月内就会出现系统性缺口,连六代机研发都得按下暂停键。 特斯拉也没好到哪儿去,上海超级工厂就算95%零部件本土化,电机里的永磁体还得从中国进口,2025年第三季度就因为材料断供,产量环比降了12%。那些想找替代矿源的尝试,更是把美国的窘迫暴露得明明白白。 他们跑去拉拢巴基斯坦,签了5亿美元的开发协议,巴方送来的稀土样品看着热闹,可最多只能搞出90%纯度的浓缩物,连工业入门标准都够不上,想建提炼厂还得买中国的设备和技术,而中国早就把稀土精炼技术纳入敏感物项管制,根本不可能卖 再看特朗普盯上的格陵兰岛,智库实地考察后泼了冷水:那里一年只能半天开工,基建烂得一塌糊涂,想商业化开采至少得几十年,潜力永远只停留在图纸上。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搞了15年的工厂,产能利用率始终超不过60%,重稀土纯度卡在99.95%,跟中国的水平差着十万八千里。 美国不是没砸钱,光近期在稀土领域就投了70多亿美元,国防部还给MP Materials兜底收购价,比中国市场价高40%,可产业生态这东西不是用钱堆得出来的。 中国从1980年就开始布局,现在从开采、提炼、合金制造到回收,形成了完整闭环,包头的轻稀土能和铁矿一起提,几乎零边际成本,江西的离子型稀土用原地浸矿法开采,又省成本又保纯度,连废水处理都能做到95%资源回收。 美国想复制这套体系,建个万吨级分离厂就得5亿美元,处理废渣的成本是中国的6倍,光环保这关就过不去,更别说培养一批懂工艺细节的技术工人还得十年八年,现在美国所谓的“筹码”,更像是自欺欺人的空架子。 他们敢说动用所有筹码,可稀土管制一收紧,欧洲氧化镝价格直接涨了两倍,美国军工每天损失2.3亿美元,最后要么花天价买中国的精炼产品,要么看着生产线停摆。 中国新规更狠,就算是国外工厂,只要用了中国技术或设备,产品出口都得经我们审批,等于从根上堵死了他们偷技术的路。 美国到现在还没搞明白,稀土博弈拼的不是谁矿多,而是谁能把矿变成“工业维生素”,这门手艺中国练了四十年,他们想追,怕是连门都找不着。
别再扯什么储量和高科技了,稀土的命门,在“矿渣”里。一卡车矿石,提炼1克稀土,剩
【51评论】【1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