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移民建设看家国情怀,刷到国家移民管理局回应网友建言的新闻时,我正和父亲整理祖父

快乐的钢笔 2025-10-18 03:22:56

从移民建设看家国情怀,刷到国家移民管理局回应网友建言的新闻时,我正和父亲整理祖父留下的旧物——那本泛黄的抗美援朝纪念册里,夹着祖父当年和战友的合影,照片背后还写着“守家卫国,不让后辈再受战火”。看着那些褪色的字迹,再想到网上关于移民话题的讨论,忽然明白:很多人争论的核心,从来不是“排斥谁”,而是“我们究竟该守护什么”。 常听人说“移民是个人选择”,可很少有人提到,中国今天的和平与繁荣,不是凭空而来的。去年带孩子去参观革命纪念馆,在邱少云烈士的事迹展窗前,孩子指着照片问“叔叔为什么一动不动”,我蹲下来跟他讲烈火焚身时的坚守,讲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的决绝,讲董存瑞托起炸药包时的无畏。那天离开前,孩子在留言本上歪歪扭扭写了“谢谢叔叔”,我却在展柜前站了很久——这些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安稳,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根”,容不得半点轻慢。 可现实中,不少外来者似乎并不懂这份沉重。前阵子认识一位在华工作的外籍朋友,聊到中国历史时,他随口说“战争都是过去的事了,没必要总提”;还有一次在社区活动上,有人问非洲留学生“知道长征吗”,对方却笑着摇头,说“只知道中国现在发展得好,机会多”。不是我们苛刻,非要让每个人都熟记中国历史,但当有人只盯着这里的就业机会、生活便利,却对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牺牲、曾流淌的鲜血毫无敬畏,甚至觉得“坐享其成理所当然”时,我们很难不感到心痛。 中国人向来宽容博爱,从不会因为肤色、国籍歧视任何人。邻居家雇的阿姨是缅甸人,社区里每次组织公益活动,大家都会主动帮她翻译;公司里的印度同事初来时不适应饮食,食堂师傅特意为他做素食。我们愿意敞开胸怀接纳每一个尊重这片土地的人,但这份接纳有底线——那就是不能忘记先烈的付出,不能把中国人用几代人努力换来的成果,当成可以随意索取的“福利”。 就像祖父常说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珍视当下的繁荣,更珍视繁荣背后的精神传承。这种“放不下先烈付出”的执念,不是狭隘的排外,而是最朴素的爱国情怀——因为我们知道,今天的每一条宽阔马路、每一栋高楼大厦,每一份安稳生活,都浸着先烈的血与汗。所以,当讨论移民话题时,我们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来了多少人”,而是“来了的人,是否愿意与我们一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荣光”。 希望每一个来到中国的人,都能试着走进一座革命纪念馆,读一读那些感人的英雄故事,听一听老一辈人讲过去的岁月。当你真正理解了这片土地的厚重,才会明白:中国人欢迎的,是带着尊重而来的同行者,而不是只图利益的过客。这不是苛刻,而是对先烈的告慰,对家国的责任,更是对每一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的守护。

0 阅读:0
快乐的钢笔

快乐的钢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