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沪上阿姨又摊上事儿了——这次不是因为奶茶,而是因为一款“子宫造型”的毛绒玩偶。这款叫“小宫举”的玩偶被塞进双杯饮品套餐里,倒梨形的身体、粉色的“输卵管”、红色的“卵巢”,连颜色都标着“对应每月不同时期”。消息一传开,网友直接吵翻了天:有人说“这造型太猎奇,喝奶茶时看到简直生理不适”,也有人觉得“挺有科普意义,专门卖给女性消费者没毛病”。 其实沪上阿姨不是第一次因为“设计”上热搜。两年前他们家外包装上的旗袍图案就被骂过——旗袍开叉高到大腿根,坐着时后摆还掀起来,网友直呼“不雅观”。当时品牌方回应得挺冷淡,最后还是监管部门查了才说“不违反公序良俗”。这次倒痛快,10月16号刚被吐槽,中午就跳出来解释:“我们想传递悦己、自信的理念,提醒大家好好爱自己。”可网友不买账:“喝奶茶时突然摸出个子宫玩偶,这哪是提醒爱自己,分明是惊吓!” 要说争议点,其实就俩字:分寸。支持的人觉得,子宫本来就是女性身体的一部分,把它做成玩偶,能让大家更关注自身健康。就像有网友说的:“我女儿看到这个玩偶,问我‘妈妈这是不是宝宝住的地方’,我趁机给她讲了生理知识,挺有意义的。”但反对的人更在意“场合”——奶茶店是吃喝的地方,突然塞个器官造型的玩偶,谁喝着不膈应?更别说有人觉得这是“消费女性身体”,用猎奇设计博眼球。 其实品牌想传递“爱自己”的理念没错,但方式得讲究。比如之前某卫生巾品牌做过“月经不隐藏”的广告,直接把卫生巾放在超市货架C位,虽然也有争议,但至少场景匹配,大家讨论的是“该不该羞于买卫生巾”。而沪上阿姨这次,玩偶和奶茶的关联性太弱,反而让人觉得“为了设计而设计”。就像有人吐槽的:“下次是不是要出‘胃形杯垫’配奶茶?那喝完不得吐?”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争议本身也说明大家对“女性话题”更敏感了。以前商家随便用女性元素做营销,大家可能一笑而过;现在大家会追问:“这设计到底想表达什么?是尊重还是消费?”这种变化其实是好事——说明咱们更在意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受了。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遇到这种“器官造型”的周边产品,你是觉得“有创意,支持科普”,还是觉得“太猎奇,接受不了”?或者你觉得,品牌想传递“爱自己”的理念,还有哪些更合适的方式?来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你的想法能帮商家长点记性呢! (事件来源:空浅没空a_)
玩偶姐姐震惊了,没想到认知这么高。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