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出台最严厉制裁,11家中国实体进入名单,中方誓言回击 当地时间10月15号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18 09:55:23

英国出台最严厉制裁,11家中国实体进入名单,中方誓言回击 当地时间10月15号,英国突然甩出号称“史上最严”的制裁清单,一口气把全球90家实体拉进黑名单,里头赫然躺着11家中国实体——既有山东裕龙石化这样的炼油企业,也有三家山东的港口运营商,连北海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都没能幸免。 给出的理由听着挺唬人,说是这些中企“支持普京发动俄乌战争”,帮俄罗斯能源企业续命,甚至间接给俄军工供了货。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理由站不住脚,连份像样的交易证据都拿不出来,纯属无稽之谈。 更讽刺的是,这制裁来得比翻书还快。就在一个月前,英国商务大臣还专门跑到北京,拉着中方谈合作,盼着能扩大对华出口,目标直指十亿英镑。结果合作的热乎劲儿还没过去,制裁大棒就直接挥了过来,把中英经贸那点好不容易回暖的氛围砸得稀碎。 有家被制裁的中企更憋屈,之前刚跟英国罗尔斯・罗伊斯谈妥联合研发航空发动机耐热部件,项目立马停摆,前期投进去的几百万英镑打了水漂,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这哪是制裁,分明是“吃饭砸锅”的操作。要知道去年中英贸易额虽说降了点,但还近千亿美元,英国的汽车产业、奢侈品行业全指着中国市场提振业绩。 现在倒好,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硬生生跟自己的生意伙伴撕破脸。更让人不齿的是,英国还玩起了组合拳,前脚刚制裁中企,后脚军情五处就抛出个“反间谍指南”,瞎嚷嚷着让英国议员提防“中国间谍的拉拢”,连“过度奉承”这种莫须有的名头都用上了,活脱脱一场自导自演的政治闹剧。 说到底英国这步棋打得全是小算盘。脱欧后它在国际上越来越没存在感,经济复苏慢得像蜗牛,二季度GDP才涨0.3%,失业率还居高不下。为了抱团取暖,一边加入欧盟1500亿欧元的防务采购计划,代价是在涉俄、涉华问题上跟欧盟保持一致; 一边又想靠对华强硬,换美国在英美贸易协定上松口,让英国汽车、农产品进美国市场时少交点关税。 可它没琢磨明白,自己早就成了别人的“枪”——欧盟前几天还喊着要对华强硬,结果英国真动手了,欧盟反倒缩了回去,德国、法国明确反对跟着制裁,怕得罪中国断了稀土供应,毕竟欧盟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品都来自中国,这可是德国汽车芯片、荷兰阿斯麦光刻机的“命根子”。 英国以为自己能两头讨好,殊不知中方早就不吃这一套了。制裁消息刚出,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立马表态,措辞硬得没商量:“这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主义行径,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中方坚决反对!” 直接敦促英方赶紧纠正错误,撤销制裁,还撂下狠话:“任何损害中方利益的行径都将坚决回击”。第二天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更是把话说透了,强调中俄企业正常交往凭什么受干扰,中方肯定会采取必要措施护着自家企业。 这话可不是空架子,中方早有准备。2021年英国借涉疆问题制裁中国时,我们当场就冻结了9名英国人、4个英国实体的在华资产,还禁止他们入境。 现在有了《反外国制裁法》这把尚方宝剑,冻结资产、阻断业务这些招都能用得更顺理成章。而且相关部门已经启动了企业权益保障机制,被制裁的11家企业全被纳入保护网,不会让他们孤立无援。 更关键的是,中方手里的反制牌精准得很。英国高端制造业离不开稀土,而中国在全球稀土开采和加工领域的主导地位摆了几十年。之前出台的稀土新规早就说明白了,只要产品里中国重稀土成分超过0.1%,不管在哪造的,出口都得拿中国许可证。真要是闹僵了,英国汽车、航空航天这些产业的成本就得往上飙,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有意思的是被英国拿来当借口的俄罗斯这次反倒异常安静。按普京以往的脾气,早该强硬回击了,去年就因为制裁直接退出捕鱼协议,让英国渔业损失五十多万吨捕捞量。 可这次克里姆林宫一声没吭,其实是精明得很——英国的指控本来就没实据,俄罗斯要是下场反倒给了炒作的由头,不如让中国自己应对,还能避免局势复杂化。 现在最尴尬的当属英国自己。欧盟躲在后面看风向,中方的反制箭在弦上,国内企业更是怨声载道。那些做中国生意的英国商家想不通,好好的合作为啥要搞黄; 罗尔斯・罗伊斯这样的巨头更是急得跳脚,生怕联合研发项目彻底泡汤。毕竟谁都清楚,中国市场不是说丢就能丢的,稀土供应链更不是说替代就能替代的,欧盟之前喊着去太空挖矿解决稀土问题,早被骂成不切实际了。 其实中方从一开始就没想着挑事。在乌克兰危机上,我们一直站在劝和促谈的立场,军民两用物项出口也从来都是依法依规严格管控。可你非要把正常经贸往来政治化、安全化,拿着单边制裁当武器,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就像外交部说的,中方欢迎真诚的合作,但谁要是想用制裁来敲诈,我们肯定奉陪到底。 英国现在该好好琢磨琢磨了,脱欧后本就艰难的经济,真能扛住对华反制的代价吗?靠讨好别人换利益,把自己的饭碗当筹码,这笔买卖注定亏到底。

0 阅读:1451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