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院士半月前刚过 103 岁生日 多方回应杨振宁逝世传闻。 这则看似矛盾的消息,恰恰戳破了一场毫无底线的网络谣言 —— 一边是百岁泰斗挥毫题字的鲜活身影,一边是别有用心的死亡谣言,两者的强烈反差,把造谣者的荒谬暴露无遗。 半个月前的国庆当天,清华大学的庆生照片还在温暖全网:校长邱勇带着师生代表登门祝贺,杨振宁夫妇的新家阳台上,“103” 字样的气球与鲜花相映成趣,玻璃窗上的生日装饰透着喜庆。 好友王征晒出的照片里,杨振宁精神矍铄地握着毛笔题字,落款 “仁者寿” 的书法作品格外醒目。 更有意思的是,大家发现老先生刚搬了家,从之前的清华院落换到了高层公寓,崭新的生活状态根本看不出任何健康异常。 可这份喜庆劲儿还没散尽,10 月 17 日,“杨振宁逝世” 的消息就悄然爬上社交平台,还特意强调 “全国人民认识的杨振宁”,明摆着瞄准这位诺奖得主。 谣言刚冒头,就被一连串权威回应狠狠打脸。 西湖大学先发声:“未收到任何官方通知”。 创始人施一公接到记者电话时毫不含糊:“不要信网上的,不要以讹传讹”,要知道,杨振宁可是这所大学的董事会名誉主席,日常交集从未间断。 紧接着,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更直接:“肯定是谣传”。这位量子物理权威不仅是杨振宁百岁纪录片的出品人,更多次撰文回忆与老先生的交往,对其近况了如指掌。 就连好友王征都忍不住出面澄清:“纯属流料,请勿轻信”,他 8 月还晒过杨振宁中气十足聊天的视频,当时老先生亲口说 “身体各系统基本还好”。 一群最了解杨振宁的人集体辟谣,再看看半个月前的庆生实况,这谣言简直漏洞百出。 更何况,这位 1922 年出生的科学巨匠,1954 年提出的 “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 至今仍是现代物理的基石,直接启发了七人拿诺奖、一人获菲尔兹奖,这样的泰斗级人物,其生死消息怎会靠小道消息传播? 更讽刺的是,这已不是杨振宁第一次被 “死亡”。2021 年、2023 年都有类似谣言,每次都被他的公开露面狠狠驳斥。 这些造谣者似乎忘了,杨振宁最让人敬佩的,正是他 “敢讲真话、坚守原则” 的底色 —— 当年有人劝他为诺奖说违心话,他直接拒绝:“不能为获奖做不愿意的事”。这样一位连诺奖都能坦然拒绝的学者,岂会被谣言定义? 从庆生题字到集体辟谣,短短半月的反差,照出的是造谣者的卑劣与网络谣言的可憎。 对 103 岁仍活跃的科学泰斗而言,最好的尊重是铭记他的学术贡献;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信谣不传谣,就是对这场闹剧最有力的回击。 真正该被流传的,是他笔尖的 “仁者寿”,而非键盘上的脏水。
杨振宁去世的消息突然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潘建伟和施一公都赶紧出来说话。潘建伟
【10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