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许世友听说部队有一位武当出身的女侠,便想要切磋一番,他迈着自信的步伐

悠然话史 2025-10-18 11:39:38

1933年,许世友听说部队有一位武当出身的女侠,便想要切磋一番,他迈着自信的步伐,不屑一笑,他倒要看看,是他少林厉害,还是她武当厉害!   1982 年何子友的家中,阳光落在木桌上的《武当拳谱》上。   她翻开扉页,“以武报国” 四个字苍劲有力,是许世友 1950 年亲手题的。   指腹抚过字迹,1933 年军营篝火旁的画面突然浮现 —— 两人刚比完武,围着篝火聊到深夜。   那年许世友连升三级,何子友刚在军中崭露头角,谁也没想到这一见会成半生战友。   窗外传来孙子练拳的声音,何子友笑着摇头,眼里满是岁月的温柔。   1933 年鄂豫皖军营的清晨,许世友在操场练少林拳。   拳风刚劲,每一拳都带着力量,战士们围在一旁看,不时发出赞叹。   “许营长,听说咱们部队来了个武当女侠,您敢不敢跟她比一场?” 有战士打趣道。   许世友收拳擦汗,心里来了兴致:“少林武当各有千秋,要是真有机会,倒想切磋切磋。”他没料到,这话没过几天就成真 —— 何子友主动找他,说想交流武艺。   1933 年比武当天,何子友穿着一身灰布军装,站在空地上。   许世友看着她单薄的身形,心里犯嘀咕:“这么瘦,真能打遍军中无敌手?”   “许营长,我练武当拳多年,今天请您多指教。” 何子友抱拳,语气客气却不怯场。   随着一声 “开始”,何子友脚步轻点,身形灵活得像阵风,拳头直逼许世友胸口。   许世友赶紧格挡,只觉手臂发麻,这才知道眼前姑娘绝非花拳绣腿。   1926 年武当山下的武馆,12 岁的何子友在扫地。   她先天体弱,家人送她来武馆时,只说 “能活下来就行”。   师兄弟们练武时,她总偷偷在一旁看,把招式记在心里,晚上就对着月光比划。   有次师傅看到她练拳,惊讶地说 “你这悟性,比师兄弟们都高”,当场决定收她为徒。   从此,武馆多了个女弟子,白天打杂,晚上跟着师傅练拳,身体也慢慢好了起来。   1933 年比武结束后,许世友拉着何子友坐在篝火旁。   “你这武当轻功真厉害,行军时肯定能派上大用场。” 许世友递过一块烤红薯,笑着说。   何子友接过红薯,咬了一口:“许营长的少林拳才厉害,要是冲锋时用上,肯定能打退敌人。”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武功聊到革命,都说 “要凭着这身功夫,护好老百姓”。   那天夜里,篝火映着两人的脸,也点燃了彼此心中的报国信念。   1938 年抗日前线,何子友跟着部队转移。   路过山地时,战士们走得艰难,何子友想起许世友说过 “轻功适合山地行军”。   她主动教战士们简单的轻功技巧,“脚步轻点,重心放低,能省不少力”。   后来部队遇到敌人突袭,正是靠这技巧,战士们快速转移,减少了伤亡。   战后,许世友拍着她的肩膀:“你这招太管用了,真是帮了大忙!” 1950 年北京庆功会,许世友找到何子友。   他递过一本《武当拳谱》:“我找了好久才弄到的,你拿着,说不定能用上。”何子友翻开一看,扉页 “以武报国” 的题字让她眼眶一热。   “许同志,以后咱们还要一起,用武功教新兵,让更多人能保家卫国。” 何子友说。   许世友点头:“没错,不管是打仗还是建设,咱们的功夫都能派上用场。” 1975 年,何子友收到许世友的信。   信里说 “最近在教孙子练少林拳,总想起当年跟你比武的日子”,还问她身体怎么样。   何子友回信,说自己也在教后辈练武当拳,把 “以武报国” 的道理讲给他们听。   两人虽不常见面,却总通过书信聊近况,聊当年的战斗岁月,聊对国家的期盼。   那些信,何子友都小心收着,成了她晚年最珍贵的回忆。   如今,何子友的孙子也成了军人,身上常带着那本《武当拳谱》。   许世友与何子友的故事,成了部队里的美谈,后辈们都知道 “少林许营长和武当何同志” 的佳话。   何子友虽已年迈,却还常给年轻人讲当年的故事,说 “武功不是用来争高低的,是用来护家国的”。   那本《武当拳谱》,扉页的 “以武报国” 依旧清晰,见证着两位革命战士半生的情谊与坚守。     主要信源:她敢与许世友比武,是身怀武当“神化五毒雷电殛手”等绝技的女红军......——文汇报

0 阅读:52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