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共同社消息,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呼吁:呼吁G7团结起来,对抗中国的稀土管控。 中国商务部 10 月 9 日发了份公告,把稀土开采、冶炼还有磁材制造这些核心技术都纳入出口管制了。 要是没拿到许可,这些技术和生产线根本不能往国外转。消息一出来,全球科技圈和做资源生意的都炸了锅。 要知道,全球近 70% 的稀土矿都是中国挖的,92% 的加工活儿也在中国做,这差不多就是捏住了全球高科技产业的 “命门”。 加藤胜信 10 月 16 日开记者会的时候,说话硬气得很。他说中国这措施 “把全球供应链安全搅得不安生”,还要求 G7 成员国统一立场,对中国搞 “对等反制”。这位日本财长为啥这么慌? 日本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稀土进口国之一。它的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还有军工这些行当,90% 以上都得靠稀土过日子。更要命的是,日本 80% 的稀土加工技术都是中国授权的。 要是中国收紧技术出口,日本企业连提炼稀土的本事都可能没了。 为了不这么被动,日本这些年没少折腾。比如他们的科学家想出了个新鲜招儿,用三文鱼鱼白提取稀土,效率比传统的树脂法高 3 倍,成本还低。 还有东京大学的团队,在印度洋海底发现了高浓度稀土矿,里面的元素含量比中国大陆的矿高好几倍。 可这些办法要么还在实验室里没落地,要么开采成本高得吓人 —— 就说南鸟岛的深海试采项目,折腾 3 周才提了 70 公斤稀土,光花钱就花了 8300 万美元。 加藤胜信这呼吁,直接让 G7 内部吵了起来。美国财长贝森特立马举双手同意,说要联合盟友定个 “稀土价格下限”,甚至想给中国稀土产品加碳税,理由是中国生产时用了太多化石能源。 可德国财长克林拜尔当场给浇了盆冷水。他说要是跟中国对着干,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本得涨 30%,到时候 “碳中和” 目标都没法实现。 为啥会吵成这样?还不是因为各国利益差太多。美国虽然有芒廷帕斯稀土矿,但提炼这步还得靠中国的技术。它得克萨斯州刚建的磁铁工厂,年产量还没中国一天产的多。 欧洲更惨,97.8% 的稀土都从中国进口,连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都离不开中国的磁材。相比之下,日本好歹还有点技术储备,可也只能满足国内 15% 的需求。 G7 这种 “嘴上喊着要打,身体却很诚实” 的矛盾,让加藤胜信的呼吁变成了自说自话,尴尬得很。 面对 G7 的指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10 月 16 日在记者会上说得在理。他说 “中国依法搞出口管制,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也是履行国际防扩散义务,符合国际规矩”。 他还特意强调,只要是民用的合规申请,中方一直都敞开大门,到现在已经批了 237 份技术出口许可。这话等于是给国际社会吃了颗定心丸 —— 只要不把稀土用在军事或者敏感领域,中国这边没问题。 其实中国这次的管制措施,也不是突然搞的。早在今年 4 月,中国就对 7 类中重稀土搞了出口配额管理,直接让美国 F-35 战机的发动机合金零件供不上货。 更绝的是,新规里第一次把 “产品含 0.1% 中国技术成分” 当成出口门槛。意思就是,哪怕外国企业的产品里只沾了一点点中国技术,都得向中方申请许可。 这种 “精准拿捏”,直接让日本和美国的替代计划泡了汤。比如美国能源部拨了 3000 万美元,研发从煤炭废料里提稀土,可这技术要真能用,至少还得等 5 年。 中国这稀土新规,正在重新洗牌全球资源格局。最愁的就是日本和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就说新能源汽车,一辆特斯拉 Model Y 差不多得用 1 公斤稀土永磁材料,而日本电产集团 70% 的磁材都在中国生产。 要是中国限制出口,日本车企可能得停产,特斯拉每辆车的成本也得涨 2000 美元。 可有人愁就有人笑。澳大利亚、越南这些有稀土资源的国家,正好赶上了机会。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的稀土矿股价,新规一公布就一下子涨了 27%。越南也打算 2027 年前,建成东南亚最大的稀土精炼厂。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这管制措施还逼着全球产业链升级。为了绕开技术限制,德国西门子砸了 5 亿欧元研发无稀土电机。美国通用电气反倒跟中国北方稀土合作,在内蒙古建了合资工厂。 这种 “又竞争又合作” 的局面,说不定正是中国想看到的 —— 用技术管制让西方国家放弃 “卡中国脖子” 的念头,转而坐下来平等合作。 表面看,这场稀土争端是抢资源控制权,其实是争全球产业链谁说了算。 中国用技术管制,打破了西方国家 “低价抢资源、高价卖产品” 的老套路,逼着他们正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崛起。 而日本和 G7 的反应,正好暴露了他们产业空心化的毛病 —— 当初把制造业外包给中国的时候,连资源控制权也交出去了。
美国又赢麻了!美国高校发布信息:突破稀土提炼技术,回收率超过90%,很快就会摆脱
【1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