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表示,现在在美国的技术封锁下,中企想获取EUV光

明明很懂行 2025-10-18 13:19:26

[微风].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表示,现在在美国的技术封锁下,中企想获取EUV光刻机几乎不可能了,但是中国一直没有放弃,研发投入每年增速超过20%。 表面上看,荷兰和美国步调一致,可内部并非没有裂痕。荷兰政府顾虑重重,毕竟中国市场占了阿斯麦相当一部分订单。阿斯麦公司自己也明白,光靠一个市场无法支撑未来。 如果中国真的把EUV光刻机造出来,他们再想拿回市场就难了。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让封锁联盟的内部逐渐出现了分歧。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科研团队重新规划了路线。他们没有走“先买零件再组装整机”的老路,而是从零开始,对整机、核心部件和材料同时展开攻坚,光源系统是解决突破口之一。 阿斯麦用的是激光打锡滴的LPP光源技术,层层专利几乎把外人拒之门外。中国科研团队绕开这条路,采用了电极放电的LDP方式,让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基于这项新技术造出的原型机每小时能处理250片晶圆,性能上甚至比阿斯麦的同等级产品还要快。 除了光源,另一项关键突破来自清华大学团队的双工件台研究。这项技术的难点在于要同时实现速度和稳定度的极高配合。 国外的专利几乎把所有细节锁死,而清华团队选择了最难的路,从头研究,开发出了气磁浮架构,完全绕开了技术封锁。 后来的华卓精科将这种技术产业化,还自主攻克了所需的堇青石陶瓷材料。这一步,比模仿更难,却让整个体系变得更稳。 上海微电子在光学镜头上实现了新突破,它生产的SSA800/10i光刻机,镜头畸变率控制在2纳米以内,已经达到国际主流水准。 光刻胶的国产化进度也在加快,能支撑14纳米制程芯片生产。过去依赖进口的测量系统,如今也能做到自研外差式技术,精度更高、成本更可控。 上海微电子、西安的设备制造厂、华为的研发团队,还有中科院的研究机构,都在不同领域互相配合。 国家在战略层面整合力量,企业在应用层面对接需求,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这样一来,即便美国限制单台机器,中国也能靠完整产业链逐步补上缺口。 2024年,中国依然需要靠传统的DUV光刻机进行多次曝光生产7纳米芯片,良品率低、成本高,这是不得不承担的代价。但这种压力并没有让产业后退,反而成了倒逼创新的动力。 到了2025年,中国的EUV光刻机原型机已经投产,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过一半,甚至有企业开始布局3纳米工艺。 阿斯麦的首席执行官曾说过,中国距离EUV光刻机的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话没错,但他忽略了速度。当外部市场被堵死时,中国的道路反而变得更加清晰。

0 阅读:1
明明很懂行

明明很懂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