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美国今天突然宣布了! 10月18日,美国今日正式宣布:从11月1日起,对进口的中型和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进口巴士则征收10%。但有意思的是,墨西哥和加拿大的产品被直接排除在外——靠着《美墨加协定》(USMCA),它们轻松绕过这道“高墙”。 这操作,怎么看都不像为了“国家安全”,倒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市场分割。嘴上说着公平竞争,背地里却给盟友开后门,把其他竞争者挡在门外。谁最受伤?显然是非北美系的制造商。尤其是中国车企,几年前靠着电动大巴的先发优势,在美国拿下近八成市场,连加州的校车、公交系统都大量采购比亚迪的产品。如今这一招“精准加税”,目标不言而喻。 有网友直言:“这不是贸易政策,是‘贸易狙击’。” 还有网友调侃:“美国这是又要当裁判,又要给自己发金牌。” 可问题是,美国自己有能打的选手吗?特斯拉的电动巴士还停留在PPT阶段,本土商用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动作迟缓。一边保护自己没成型的产业,一边打压已经成熟的外国产品,这种“护短”模式,真能换来竞争力吗? 美国商会早就警告,这种做法只会推高物流和运输成本。一辆卡车涨几千甚至上万美元,最终谁买单?运输公司、市政公交、快递企业,最后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有从事城配物流的网友吐槽:“我们一辆车成本多出七千刀,运费不涨就得亏本,这叫哪门子保护?” 更麻烦的是外交反噬。墨西哥已公开表态,称此举“破坏区域合作”,并暗示可能采取反制。上一轮贸易战的教训还不够吗?加税没让制造业回流多少,反倒推高通胀,让老百姓勒紧裤腰带。 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曲线入美”——比如中国车企在墨西哥设厂,产品贴上“北美制造”标签,照样进入美国市场。你设关税,我换身份,商业的智慧永远跑在政策前面。 说到底,真正的产业竞争力,靠的不是筑墙,而是创新和效率。靠保护主义撑起来的“本土制造”,不过是温室里的花,风一吹就倒。 美国这波操作,短期看是护住了盟友利益,长期看,却在透支自己的市场信誉和全球供应链的信任。 保护主义的老路,走一次是教训,走两次,就是任性了。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美国关税新政 USMCA 电动巴士 贸易壁垒
果不其然 美国今天突然宣布了! 10月18日,美国今日正式宣布:从11月1日起
好学百灵鸟
2025-10-18 15:12:41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