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前的离婚诉讼,撕碎的何止是婚姻 董淑娟的悲剧,是法理与情理碰撞下最刺目的注脚。这位靠自己打拼建房、渴望平淡幸福的女性,在胃癌晚期的绝境中,等来的不是丈夫的守护,而是三次冰冷的离婚诉讼。这场持续两年的拉扯,最终以她的离世画上句点,留下的是法律难断的人心冷暖和道德拷问。 婚姻的底线从不是“有福同享”,而是“有难共当”。《民法典》明确规定夫妻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但王宇在妻子最需要支撑时,不仅拒绝支付生活费,更因200元争执对其拳脚相加,甚至殴打前来劝和的岳父。即便法院判决离婚后,每月378.8元的抚养费与四万余元财产补偿仍拒不履行,直至因拒执罪获刑。 法律或许能以“证据不足”驳回遗弃罪指控,却无法丈量人心的温度。村民的捐款、亲属的奔波与丈夫的决绝形成尖锐对比,董淑娟从积极治疗到消极放弃的转变,正是被失望耗尽生机的过程。 这场悲剧警示世人:离婚自由绝非逃避责任的借口。婚姻的“良方”从不在判决书里,而在危难时刻的担当与守护中。当承诺抵不过病痛的考验,破碎的不仅是一段婚姻,更是社会最朴素的道德共识。
病榻前的离婚诉讼,撕碎的何止是婚姻 董淑娟的悲剧,是法理与情理碰撞下最刺目的注脚
婚姻家事法观止
2025-10-18 15:53: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