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懂杨振宁的物理学, 但我知道他值得被铭记 我爸一辈子没读过多少书,可他翻

头条研究 2025-10-18 16:13:15

我不太懂杨振宁的物理学, 但我知道他值得被铭记 我爸一辈子没读过多少书,可他翻着手机,轻轻叹了一句:“这是个为中国人长脸的科学家。”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想。他沉默了一会儿,只说:“你看,多少人敬重他。” 1957年,他和李政道一起拿到诺贝尔奖,全世界第一次看到华人科学家的名字刻在物理学最高荣誉上。那时中国还弱,可他的名字硬生生让西方学界记住了“中国人也能推动人类的认知边界”。 可他的贡献远不止一个诺贝尔奖。那个叫“杨-米尔斯规范场”的理论,后来成为粒子物理的基石,连邓稼先都评价它是“能跟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比肩的工作”。很多物理学家说,没有他,现代物理学的图景可能要重画。 但他不止是一个留在教科书里的名字。 2003年,他放下美国的一切,回清华教书。很多人已经忘了,他当时八十多岁了,却仍坚持给本科生上基础物理课,一笔一画写板书,不敷衍一节课。他牵头组建高等研究院,默默为中国培养下一批科学种子。没有声张,没有炒作,他就这么干了二十年。 你说他完全没被议论过吗?也不是。可你看今天——物理学界称赞他的洞察力,学生怀念他的谦和,国家感谢他归国后埋首耕耘。一个人走完一百多年,留下的是清晰坚实的脚印,而不是喧哗的回声。 所以哪怕我不懂“规范场”究竟多深奥,我也明白:这样的人,配得上所有安静的尊敬。

0 阅读:36
头条研究

头条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