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最“不听话”的战士,也是让首长最头疼的兵,师长让他抓“舌头”,

桑代克 2025-10-18 17:19:29

他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最“不听话”的战士,也是让首长最头疼的兵,师长让他抓“舌头”,他灭对方一个班,让他守桥不被炸,他灭对方一个营!   在志愿军英雄名录中,董明德是个极具反差感的存在,他胸前挂着特等功勋章与二级作战英雄奖章,战功赫赫,却也是让各级指挥官时常捏把汗的“刺头”。 这位山东汉子1.65米的个头,自幼在拳坊练出一身武艺,1947年入伍后从解放战争打到抗美援朝,枪托都特意改成铁质的,打起仗来比谁都凶悍,偏生还总不按命令“超额完成任务”。 1950年11月第二次战役德川阻击战打响,师长给董明德的任务是带七班夜间抓个“舌头”摸清敌情,明确要求“尽量隐蔽,得活口”。结果这伙人摸到前沿阵地,正好撞上敌军一支10人小分队在休整,董明德一看战机来了,根本没管“抓活口优先”的命令,抬手就带着战士们冲了上去。 短短几分钟的突袭,当场撂倒7个敌人,剩下3个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按在地上,不仅完美抓回“舌头”,还顺带端了对方的警戒班。消息传回指挥部,师长又气又笑,骂了句“这浑小子不守规矩”,转头就给七班记了个小功,毕竟那3个俘虏供出的情报,直接帮部队摸清了敌军的火力部署。 没等首长们把心放下,董明德又在守桥任务里“闯了祸”。还是这年11月,部队要拿下通往月浦里的简易桥,命令是“守住就行,别让敌人炸桥”。 董明德带着战士们半夜游过冰冷刺骨的江水,本来悄悄摸掉桥头30名守敌就算完成任务,他却盯着桥对面的敌军据点眼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带着全班趁夜色连端了敌人三个哨卡。等后续部队赶到时,发现他不仅把桥守得严严实实,还缴获了一堆枪支弹药,连敌军准备炸桥的炸药包都给搜了出来。 更离谱的是几天后的凌晨,七班巡逻时发现约一个连的敌军准备撤退,董明德根本没请示,直接带着几个人就冲了上去,凭着地形和勇猛打法,硬是毙伤敌军40余名,缴获榴弹炮10门、高射机枪3挺、步枪 100多支、汽车20辆,把个守桥任务完成成了歼灭战。 这“刺头”脾气在第四次战役里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当时志愿军弹药缺乏,还得顶着严寒作战,董明德所在的连连续三次冲击都没成功,最后全连只剩 20 余人,连长负伤、排长牺牲,阵地眼看就要丢。身为共产党员的董明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脑袋还嗡嗡作响,刚被炮弹炸昏埋在泥土里,战友扒了 20 多分钟才把他救出来,却直接接过指挥权,压根没按常规防守战术来。 他带着剩下的人分成几个小组,利用地形打游击,一会儿摸敌军的机枪阵地,一会儿袭扰后勤线,硬是把敌人拖得晕头转向。最后配合大部队反击,居然把敌军三个师给全歼了,为第五次战役扫清了障碍。战后首长找他谈话,本想批评他擅自指挥,可一看战报上的战果,再瞅瞅他头上还没好的伤口,只能叹口气说“下次不许这么冒险”。 董明德的“不听话”从来不是瞎胡闹,而是战场上练出的直觉。有次短兵相接拼刺刀,他一个箭步捅倒一个敌人,身后又扑来一个,直接胳膊往后一甩,铁质枪托横扫过去,当场把敌人打得脑浆迸裂。 还有次枪打坏了,跟一个1.8米多的敌军徒手搏斗,他拼到筋疲力尽,硬是凭着一股狠劲把对方压在身下掐死,事后还不解气地踹了几脚。这些拼命的打法让他在20多次战斗里攒下赫赫战功:特等功1次、一等功3次、小功7次,连朝鲜都给他颁了三级国旗勋章。 1956年董明德带着一身伤复员回了莱阳老家,把所有奖章证书藏进旧木箱,没人知道这个村治保主任是特等功臣。直到2007年他去世,外孙整理遗物时才发现那些泛黄的证书,大家这才知道这个平时话不多的老人,当年在朝鲜战场是何等传奇。部队后来为他立了雕像,战友杨根武直到去世都念着他的名字,那些当年让首长头疼的“不听话”,早成了刻在军功章上的传奇。

0 阅读:76
桑代克

桑代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