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消息 美国特朗普又宣布了!   2025年10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

波览历史 2025-10-18 20:55:59

一则新消息 美国特朗普又宣布了!   2025年10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一项行政令,决定从11月1日起对进口的中型和重型卡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新关税,同时还宣布将对进口客车征收10%的关税。   这纸关税行政令,与其说是保护美国汽车产业,不如说是一场拿经济基本面赌政治选票的冒险。   首先戳破的是“保护本土产业”的谎言。美国汽车工业的根基早就不在单一国家境内,而是遍布北美乃至全球的协作网络。   美国汽车厂自己造的零件还不到一半,近四成要靠墨西哥供应,这些零件往往要在边境之间来回运输好几次才能完成最终组装。   特朗普不管这套产业规律,强行加征关税,相当于给每个生产环节都额外收费。   密歇根州作为美国汽车业的心脏,上千家汽车配套小厂直接承压,该州五分之一的工作岗位都和汽车产业挂钩,关税落地后,供应链成本上涨的压力很快会传导到生产线,底特律地区商会已经明确警告,这会直接导致失业率上升。   更让人不解的是,特朗普政府拿“国家安全”当借口,但美国本身就是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出口国,大排量发动机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所谓“产业安全受威胁”根本站不住脚,不过是为政治操作找的幌子。   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美国国内引发不同地区的利益撕裂。汽车产业集中的密歇根州一片反对声,而依赖农产品出口的艾奥瓦州、俄亥俄州也坐不住了。   加拿大已经宣布要对美国汽车加征对等关税,还设立了专门的应对基金,欧盟也在酝酿对260亿欧元美国商品的反制措施。   这些盟友同时也是美国农产品的主要买家,关税战一旦升级,美国农民的大豆、玉米出口必然会受牵连。   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政策,本质上是拿部分地区的经济利益,去换取特定选民的政治支持。   白宫嘴上说政策能推动制造业回流、增加就业,但实际情况是,斯泰兰蒂斯集团已经因为关税不确定性暂停了部分工厂生产,导致美国本土九百多名工人停工待业,通用汽车更是预估会因此损失50亿美元,所谓的“就业增长”不过是空中楼阁。   对普通美国民众来说,关税最终只会变成自己钱包里的支出。现在美国新车的平均价格已经突破5万美元,再加上关税推高的成本,买车会变得更贵。   咨询机构测算,部分车型的关税成本可能会达到1.2万美元,分摊到车价里,消费者要多花不少钱。   而且这还不只是买车的问题,货车运输成本上涨会带动所有商品的物流费用增加,从超市里的食品到商场里的日用品,价格都可能跟着涨。   而另外,国汽车维修成本本就不低,纯电汽车的维修费用比燃油车高出两成,关税让进口零部件涨价后,车主后续的保养成本也会水涨船高。   网友们的吐槽很实在:“所谓保护本土,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这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这场关税风暴还意外改写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美国本想通过关税保护本土新能源车企,但没想到反而给了中国等国家的企业机会。   福特汽车因为关税撤回了全年业绩预期,利润直接少了15亿美元,而比亚迪的海外销量同比暴涨近九成,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也激增两倍多。   中国车企通过在东南亚、墨西哥建厂,巧妙避开关税壁垒,反而扩大了全球市场份额。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本就面临电池技术、充电设施的短板,关税又让其失去了全球供应链的成本优势,相当于在竞争中自缚手脚。   这种情况下,美国想要实现新能源转型、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只会变得更加困难,关税不仅没保护本土产业,反而让其在全球技术竞争中落后一步。   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更能反映关税政策的不合理。美国汽车产业有上千家中小型供应商,它们不像大型车企有足够资金应对成本上涨,关税带来的压力很可能让它们面临倒闭风险。   这些小厂支撑着当地的就业和经济活力,一旦倒闭,不仅会造成大量失业,还会破坏汽车产业的配套生态。   而且关税政策还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特朗普政府一边加征关税,一边又推出零部件关税补偿政策,允许车企申请最高3.75%的价格补贴。   这种混乱的操作,恰恰暴露了政策制定时根本没有考虑产业实际,只是仓促出台的政治手段。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把贸易当成了政治博弈的工具,却忽视了经济规律的不可违背。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不是靠行政命令就能强行改变的。   这种单边贸易保护行为,不仅破坏了美国与盟友的互信,加剧了国内地区间的利益冲突,还让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承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关税大棒已经挥下,但其引发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这场以“保护”为名的政策,最终会给美国带来什么,值得所有人关注。   信息:特朗普签令加征卡车新关税 美国车企面临高额损失 2025-10-18 09:42·中国新闻网

0 阅读:93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