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电话,中国直接挂断!这根本不是一次外交失礼,而是北京用一次“通信静默”,宣告了长达7年的中美博弈,规则已经改写! 中美贸易摩擦从2018年启动,当时特朗普政府对进口钢铝征收关税,中国迅速反击同等规模的措施。这场博弈最初聚焦关税壁垒,美国加征了数千亿美元中国商品的税率,中国则针对美国农产品和汽车等实施报复。七年下来,双方打出的牌越来越多,从单纯的关税扩展到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 稀土作为关键材料,成为焦点。中国控制全球稀土供应的绝大部分份额,这让美国在高科技和国防领域感到压力。2023年,中国限制镓和锗出口,2024年进一步收紧稀土技术输出,这些步骤都是对美国芯片禁令的回应。到2025年,摩擦升级,北京的最新举措直接影响半导体产业链。 Jamieson Greer作为美国贸易代表,他的背景源于法律和军事经验,早年在空军服役处理出口合规事务,后来进入私营律师事务所专注国际贸易纠纷。2017年加入特朗普团队,任贸易代表办公室首席幕僚,参与多项对华政策制定。 2025年2月参议院确认他为贸易代表后,他继续推动强硬贸易议程。Greer公开批评中国出口管制缺乏通知,这反映出美国期望通过对话维持主导地位。但七年博弈证明,谈判往往只是施压的前奏。2018年贸易战开打时,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中国立即反制。2019年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进一步激化矛盾。中国通过优化本土供应链,逐步减少对美依赖。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公告扩展稀土出口管制,新增铽、镝、钬、铒和铥五种元素,并加强对半导体用户的审查。这不是突发决定,而是对美国持续关税和技术限制的积累回应。自2018年以来,美国实施多轮关税,如2025年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对电动汽车征收145%税率。中国则从2020年第一阶段协议后,加强稀土管理。 Greer在10月12日新闻会上表示,美国通过公开渠道获知后寻求电话沟通,但中方推迟安排。这次“拒接”被视为外交转向,宣告规则改写。从依赖热线对话,转向通过公告和数据回应,美国的霸权式沟通模式失效。七年中,美国用尽关税和技术牌,北京用实力语言回击。 中美博弈的核心在于实力对比。美国试图通过盟友分散供应链,但中国稀土垄断地位短期难撼动。2023年限制镓锗后,美国加大本土矿产投资,如加州山口稀土矿项目,但产量有限。中国出口管制旨在维护国家安全,避免技术外流。 Greer团队分析显示,这影响美国能源转型和国防供应链。北京外交部回应指出,美国黑名单和港口费的双重标准。七年贸易战教育双方,话语权源于实力。2019年谈判中断后恢复,但往往以施压结束。2025年稀土新规标志,北京不再被动回应,而是主动设定边界。
荷兰也扛不住了!10月16日,在“明抢”中企被反制的第4天,荷兰政府紧急召开会
【110评论】【7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