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香港老人,200天走破一双鞋,只为把长征讲给年轻人听! 去年10月,74岁的香港老人郑镇炎背着简单的行囊,从江西于都出发,踏上了一条6000公里的特殊旅程——重走长征路。他的背包里,除了换洗衣物,还有一个日记本,背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小红旗。这位退休媒体人用246天,行程5957公里,日均20公里的坚持,跨越了赣、粤、湘、桂、云、贵、川、甘八省区,至10月15日抵达甘肃洪德镇,把中学时代读《红星照耀中国》埋下的种子,走成了对历史的致敬。 途中风雨不断。他走过赣南的丘陵、贵州的山道、川西的高原,一路拍摄革命旧址,夜晚就着灯光记录所见所感。字字句句,是历史的回响,也是一位老人对信仰的深情告白。 六盘山下的大雾冷雨里,他踩着泥泞走完2.5公里红军小道,站在山顶吟诵《清平乐·六盘山》;若尔盖草原的民宿里,藏族阿妈塞给他糌粑说“红军和咱是一家人”;宁夏的马健夫妇专程陪他探访单家集革命旧址,手抓羊肉的热气氤氲了半个世纪的书页。 更有让人温暖的还有,沿途贵州村民陪他参观纪念馆,甘肃老乡硬塞热馍馍,孩子们递来手绘的红军画……他感慨:“这一路,我从未遇到冷漠的人,这就是‘鱼水情’的延续啊!” 他的日记本里记满细节:贵州山村通了班车,四川山道装了护栏,曾经的“死亡沼泽”变成了丰美牧场。 磨破的登山鞋、瘦了六七斤的身躯,抵不过他眼里的光。他说“红军用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发展,香港年轻人该知道这段历史。”如今离吴起镇只剩几天,老人说终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信仰的火种带回去,回港要把三本笔记拍成短片,“让年轻人知道,繁华从哪条路走来”。 这老爷子身上最打动人的,不是徒步的壮举,而是那份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祖国的深情。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教科书外最鲜活的注脚,原来红色基因从未褪色,它早就在山河间生了根。 致敬这位白发港爷!我们每个人,也都在走自己的长征路。你,为梦想坚持过吗?评论区聊聊。 长征体验 记录真实生活 你期待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分享今日趣事
香港年轻人的现状,跟我们内地有什么区别?有些现象还是比较相似的。一、香港人普
【10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