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后会是苏联的下场吗?不会,苏联只是解体,美国估计比苏联惨的多,苏联再惨,它也有传承数百年的主体民族,美国人民有什么共同文化内核,它本质上就是一群靠着烧杀抢掠聚在一起的乌合之众。 把美国和苏联直接对比,就像用足球规则评判篮球赛。 1991年苏联解体,本质上是一个靠意识形态粘合的多民族联盟,在经济停滞、民族意识觉醒和制度僵化的三重压力下散架了。 关键是,当"共产主义理想"这瓶粘合剂失效后,各个加盟共和国凭着几百年形成的民族认同,自然就各奔前程了。 而美国走的是另一条路,它从建国开始就玩的是"理念共同体",《独立宣言》里的那些理想成了立国之本。 哈佛教授罗伯特·普特南做过跟踪研究,虽然美国的社会资本确实在流失,但"宪法信仰"和"权利话语"构成了特殊的国家认同。 有意思的是,那些看起来最反建制的群体,往往最坚信"美国梦"的原始版本。 说美国"没有共同文化",就像抱怨河流没有固定形状,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就没追求单一文化模板,而要的是"合众为一"的动态平衡。 从最初的"大熔炉"理想,到现在的"沙拉碗"现实,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 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黛安娜·克雷有个精准的观察:当代美国正在打一场"叙事战争",不是没有共同文化,而是有太多故事在抢话语权。 "五月花号"的清教徒叙事和"1619项目"的奴隶制叙事在打架,这种文化冲突本身就成了美国特色的一部分。 美国面临的问题确实不少,但和苏联当年的情况完全不同: 第一,美联储最新数据显示,最富1%的美国人财富已经超过了整个中产阶级,这正在撕裂社会基础 第二,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过去20年里两党选民在核心价值观上的差距扩大了四倍 第三,麻省理工学院的报告显示,算法推送让不同群体活在了完全不同的信息世界里 不过,美国社会还有些自我修复的能力:活跃的民间组织、联邦制下的政策试验空间,还有深入骨髓的批判精神,从民权运动到科技创业,这个社会的创新基因还没失效。 简单把美国和苏联类比,其实是把复杂历史想得太简单了,每个文明的生命力,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美苏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苏联是意识形态粘合的联盟,而美国是理念建构的国家,当共产主义理想褪色,苏联各共和国回归历史民族身份很正常。 但美国的认同始终建立在不断重新诠释的"美国理念"上,自由、民主、机会平等,虽然现实中经常打折扣,但作为精神图腾一直存在。 关键不是"美国有没有文化",而是它选择了一条反传统的现代道路:用公民认同替代民族认同,用宪法共识取代血脉传承。 在全球化时代,这反而显示出独特优势,当印度裔CEO、华裔科学家、拉丁裔艺术家都在参与"美国故事"的书写,这种文化杂交性成了特殊的软实力。 美国现在遇到的,更像是罗马帝国的"慢性病",阶层固化、政治分裂、基础设施老化。 但有意思的是,这个国家总能在危机边缘找到出路:大萧条催生了新政,民权运动推动了平等法案,金融危机倒逼出监管改革。 说到底,决定美国未来的,不是能否回到某个"黄金时代",而是能否在多元喧哗中创造新的共同语言。 当德州牧场主和硅谷程序员、中部农民和纽约艺术家看似活在平行世界时,开国元勋们设计的这场大胆实验,正在经历终极压力测试。 这场实验的结果,关乎我们所有人,毕竟,在一个越来越分裂的世界里,如何让不同的人既能保持自我,又能和平共处,是美国正在探索的课题,也是整个人类需要思考的难题。
为什么现在很多国家似乎不怕美国了?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