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你一定要让孩子当尖子生。 不是因为分数,也不是为了上名校,

岚岚看商业 2025-10-19 19:34:00

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你一定要让孩子当尖子生。 不是因为分数,也不是为了上名校,而是因为只有尖子生,才有资格体会到那种优越感。 你以为人追求的都是幸福感吗?错了。心理学早就告诉我们,人类真正渴望的,是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优越感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是人类对抗内心深处的自卑而发展出来的能量系统。 它的逻辑不是“我很好”,而是“我比你强”;不是“我很漂亮”,而是“我比你俊”。幸福的能量来自内在的丰盈,像自己种花,静静享受花开;优越感的能量则来自外部的比较,像盯着邻居的花园,只想让自己那朵更鲜艳。 幸福是一棵向阳生长的大树,扎根内在;优越感是一根永远要跟别人比高低的旗杆,指向外界。但别太笑优越感的肤浅,它其实是所有进步的起点——优越感在二楼,幸福感在三楼。如果孩子都没到过二楼,又怎么可能登上三楼? 人的天性就是喜欢比较。班里50个同学,他们就是你的标杆。只有赢过那49个,孩子才会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我也行”“原来我也很厉害”的能量。那种被称作优越感的火花,才是驱动孩子主动学习、持续努力的真正燃料。 巴菲特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标尺,那个标尺要远远高于世俗的标准。从“赢别人”到“赢昨天的自己”,这才是成长的真正方向。所以他要求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问一句:“我是不是比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更聪明?”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最真实的样子。 想当第一,秘诀只有一个:聚焦、放大、拉高。就聚焦在一个知识点,用10倍的理解、10倍的练习、10倍的思考,从基础题到拔高题再到竞赛题。在重复中建立起无人可比的优势,这种优越感会让孩子的努力放大3倍。 而三倍努力的孩子,才有机会定义自己的标尺。也就是说,他得先超越别人,才会开始真正的自我超越。 最后送给家长一句话:不要一味让孩子快乐学习,先让他体验一次被尊重的优越感。只有上过二楼的人,才知道三楼的风景有多美。

0 阅读:71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