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说:“一个社会如果将溜须拍马视为情商,把利益输送视为协调能力,把打压有能力但‘不合群’的人作为打击人的主要手段,把虚伪的道德作为绑架他人的圣经,那么这个社会的信仰将被彻底掏空。”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更是撕开了中国社会当下最大的遮羞布,他说:“今日之中国纵欲汹汹,各种欲望,各食其能,各谋其力,如果一个民族的民风,伴随着重功利、轻道义,这个民族将内不能安,外不能立……”字字诛心,发人深省! 俞敏洪和王德峰的言论精准戳中了当下社会的痛点,所谓“重金钱、轻道义”从来不是空洞的指责,而是渗透在各行各业的真实景象,从日常消费到教育公益,几乎处处可见功利压倒良知的痕迹。 就说最贴近生活的商业领域,科尔尼发布的《生活用纸品类电商白牌白皮书》揭露了一场“自杀式内卷”:过去十年生活用纸产能利用率从88%跌到60%以下,CR4头部品牌市场份额才30%-35%,大量中小白牌为抢流量陷入无止境的价格战。 河北有家纸厂老板为驻留低价电商平台,被迫“每天降五毛”,一年亏光三年利润,最后只能关停撤店。更离谱的是四川某纸厂代工的湿纸巾,从45克一路降到35克,客户直言“能擦就行”,根本不在乎用料安全。 消费者买到的纸巾藏着各种雷:退休教师下单的“680张纸抽”实际不足250张,缺斤少两超65%;新手妈妈囤的婴儿纸巾有黑色异物,医生说是微生物严重超标;程序员秒杀的低价纸巾用紫外线一照泛蓝光,竟是添加了荧光增白剂的劣质品。 这些乱象直接反映在投诉数据上,黑猫平台相关投诉年增幅高达67%,而商家对此只懂“仅退款”,对质量问题避而不谈,毕竟在他们眼里,赚钱比守住底线更重要。 更讽刺的是,有家西南纸企投千万研发环保竹纤维纸品,却被用芦苇浆仿冒的低价产品挤出市场,创新败给造假,道义输给功利。 教育领域的功利化更赤裸,俞敏洪说的“虚伪包装”在这里演变成赤裸裸的欺诈。有家名字里带“清大”的教育科技公司,明明和清华大学毫无关系,却靠名称碰瓷、场地选在名校周边、发假结业证书等套路,把“总裁研修班”包装成“精英俱乐部”,专割渴望身份认同的韭菜,直到被市场监管局罚10万才露出马脚。 这还不是个例,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都有人冒充,可见“蹭名校光环”已成赚快钱的捷径。 更荒诞的是长沙有家教育公司,专门招员工在社交平台发“再见字节,月薪4w离职了”的虚假文案,配张蹭拍的字节LOGO合影,冒充大厂离职员工卖7880元的Python课程,把“撒谎”当成引流技巧,最终因不正当竞争赔了5万。 这些机构根本不在乎教学质量,只把“造人设”“蹭光环”当核心能力,合着所谓的“高端教育”,本质就是贴着名校标签的“智商税”。 公益领域本应是道义的高地,如今也成了部分人敛财的赛场,完美印证了王德峰“纵欲汹汹”的判断。 民政部公布的8起典型案例里,藏着各种花式骗术:“中国慈善联合会东平服务站”冒用合法组织名义,伪造奖章证书,搭APP搞“慈善投资”骗钱;“长泰区慈善会”碰瓷正规慈善总会,挂块牌匾摆个功德箱就敢收钱;“中华志愿者协会溆浦服务站”虚构助学项目,宣称“交5000元读本科包分配”,把贫困家庭的希望当生意做。 这些非法组织吃透了公众对公益的信任,把“行善”的道义包装成“圈钱”的工具,等于是在透支整个社会的善意。 更可怕的是,这种“伪公益”并非个案,而是形成了套路:要么冒充国字头机构,要么碰瓷合法组织,用温情话术掩盖逐利本质,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难获援助,也让愿意行善的人不敢伸手。 这些现象凑在一起,就构成了两位大佬口中的社会困境。这样的风气下,信任成了稀缺品,道义成了笑话。 而当一个社会连纸巾安全、教育诚信、公益纯粹性都要反复求证时,所谓的信仰确实在一点点被掏空,毕竟当金钱成了唯一的尺子,道义自然就没了立锥之地。
俞敏洪说:“一个社会如果将溜须拍马视为情商,把利益输送视为协调能力,把打压有能力
兰亭说事
2025-10-20 10:55: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