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男子在某平台花了45015元买了50克金条,谁料,刚下完单,金价突然上涨,男子乐坏了,赶紧转手高价卖出,没想到,次日订单显示“派送中”时又改成“已取消”,男子赶紧联系商家,商家表示他们没权限取消,男子又联系平台,客服表示他的订单被系统拦截了。商家和平台相互踢皮球推卸责任,男子气不过,发到网上,结局让他闹心。 据大象新闻10月20日报道,一笔价值45015元的金条交易,让深圳市民郑先生陷入了一场维权困境。 这场看似普通的网购纠纷,不仅暴露了某电商平台的霸权操作,更撕开了金价波动背景下,部分商家漠视契约精神的行业伤疤。 从交易本质来看,郑先生在平台旗舰店以900.3元/克的价格下单50克金条,完成支付的瞬间就与商家形成了合法有效的买卖合同。 但当金价次日上涨,订单显示“派送中”时,平台却以“系统自动判定异常”为由单方取消订单,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利用技术权力规避金价上涨带来的履约成本,完全无视合同法律效力。 在损失认定上,郑先生早已锁定下家,订单取消后不得不以940元至941元/克的高价重新购金,实际亏损达1800至1985元,而平台提出的200元补偿,与他诉求的2000元损失赔偿相差十倍。 更荒谬的是判定标准的矛盾,金条并非口罩、奶粉这类紧缺商品,不存在“限购”逻辑,而郑先生用另一实名账号在同一家店铺成功购买同款金条的事实,直接戳穿了“超出日常消费需求”的谎言。 平台在整个事件中的失责,呈现出全链条的混乱与霸权。 面对质疑,其解释始终反复无常,最初以“超出消费需求”为由,被反驳后又补充“支付异常”的说法,却始终无法提供任何具体依据支撑这些判定。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违规操作,在未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平台直接删除了郑先生的订单记录,试图销毁交易痕迹,若不是郑先生提前截屏留证,这场交易几乎要被“抹除”。 沟通层面更是敷衍至极,商家推诿称无取消订单的权限,平台客服则用“会有专人跟进”的套话持续拖延,甚至拒绝与介入的记者沟通,刻意回避订单取消的真实动机。 近年来,黄金价格波动加剧,部分商家为规避履约损失,频频玩起“砍单”把戏,除了“系统异常”,还编造“工厂装修”“订单信息错误”等借口拒绝发货,甚至逼迫消费者主动退款,将市场风险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体消费者的利益,更引发了广泛的行业信任危机,当平台可以凭借技术霸权随意撕毁合同,电商行业的契约精神便荡然无存。 郑先生的遭遇,本质上是技术权力对契约精神的践踏。 当平台可以用模糊的“系统判定”随意取消订单,用微薄的补偿打发蒙受损失的消费者,受损的不仅是个体利益,更是整个电商行业的公信力。 在金价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平台更应坚守法律底线,而不是将消费者当作规避风险的牺牲品。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大象新闻2025年10月20日关于《男子网购50克金条,第二天黄金涨价,物流派送中被取消》的报道
深圳,男子在某平台花了45015元买了50克金条,谁料,刚下完单,金价突然上涨,
一叶知大事
2025-10-20 11:53:05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