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荷兰的“光刻机战争”,中国这次不光要打,而且要一次性打死。谈判的窗口已经关闭,

兰亭说事 2025-10-20 13:48:59

对荷兰的“光刻机战争”,中国这次不光要打,而且要一次性打死。谈判的窗口已经关闭,任何豁免请求都将被无视,北京的目标只有一个:拿荷兰祭旗,震慑整个欧洲! 几年前中国企业闻泰科技花大价钱合法收购了荷兰的安世半导体,好好运营了六年,给荷兰当地交了1.3亿欧元的税,还解决了不少就业岗位,称得上是互利共赢的好事。 结果2025年9月美国刚抛出“50%穿透规则”,荷兰政府第二天就急着表忠心,一纸部长令把147亿的资产冻了个严实,中方CEO说撤就撤,股权全塞给第三方托管,只留一股装样子,这操作连基本的商业信誉都不顾了,跟明抢没两样。 荷兰敢这么跳,无非是仗着手里有ASML这张牌,觉得光刻机是卡脖子的利器。可他们忘了,ASML的饭碗早就跟中国市场绑在一起了。 2024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占了ASML近一半的营收,金额高达140亿欧元,就算后来管制加码,2025年第三季度占比还维持在42%。 更讽刺的是,2023年荷兰刚禁了极紫外光刻机出口,中国企业赶紧囤货,当年第二季度ASML对华销售占比直接冲到46%,等于荷兰政府喊着限制,自家企业却靠着中国订单赚得盆满钵满。这种政府和企业背道而驰的戏码,本就藏着致命的软肋。 所以中国出手反制,一抓一个准。先拿稀土开刀,钬、铥这些高纯度元素直接纳入出口管制,而ASML光刻机的核心部件离了这些东西根本造不出来,他们的CFO都直言“长期供应风险难测”。 更精准的是盯着安世半导体本身,东莞的封装工厂承担了它70%的产能,一纸出口禁令下去,荷兰手里的股权瞬间成了没产能的空壳,欧洲汽车巨头立马慌了神,生怕断供影响生产线。这还不算完,氟石、铋这些半导体关键材料的出口许可也在收紧,荷兰产业链对这些材料的依赖度超过80%,等于掐住了整个欧洲半导体制造的嗓子眼。 荷兰自己也没想到会崩得这么快,反制措施落地不到48小时,经济事务大臣就急着喊话要谈判,可这时候谈判窗口早就关死了。毕竟从2022年开始,荷兰配合美国的小动作就没停过,先是禁极紫外机,2023年又限制浸没式DUV出口。 2024年干脆叫停关键型号供货,还让ASML隐瞒对华出口细节,把“中立”的遮羞布撕得干干净净。这次拿安世下手,不过是把长期的敌意摆上了台面,中国自然要一次性算总账。 拿荷兰祭旗的妙处,就在于它在欧洲的代表性。作为欧盟里跟美国走得最近的科技枢纽,荷兰的遭遇会直接敲醒其他国家。 德国早就看清了门道,他们的汽车产业离不开中国市场,半导体企业更依赖中国的材料供应,肯定不想步荷兰后尘。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也在观望,毕竟谁也不想为了美国的霸权,赔上自己的经济利益。 荷兰之前还垄断着中国35%的甜菜种子市场,现在国产替代正在加速推进,这个教训摆出来,欧洲国家不可能看不到。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就不是只能被动应对的状态。上海微电子的28nmDUV光刻机已经通过工艺验证,在ASML的垄断版图上撕开了口子。稀土精深加工技术不断突破,所谓的“替代来源”根本有价无市。 连ASML自己都舍不得彻底放弃中国市场,维修中心还在想办法落地,嘴上喊着遵守规则,身体却很诚实。再加上通过WTO揭露美国施压荷兰的证据,依据双边投资协定提起仲裁索赔,荷兰对WTO裁决的执行率是100%,法律上的麻烦也够他们喝一壶。 这就不是简单的贸易反制了,而是全方位的话语权较量。荷兰以为跟着美国能占到便宜,结果把六年的合作基础毁于一旦,ASML的营收占比从49%跌到25%,农业优势产业也面临流失,纯粹是捡了芝麻丢西瓜。 这种实打实的损失,比任何警告都管用。欧洲其他国家心里门清,半导体供应链本就脆弱,要是再跟着美国瞎起哄,下一个被掐脖子的就是自己。 说到底,中国拿荷兰祭旗,本质上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整个欧洲:合作才能共赢,跟着霸权起舞,只会引火烧身。 参考资料:中国基金报——关于光刻机,荷兰首相发声

0 阅读: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