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美国能禁中国上空间站,能逼荷兰不卖光刻机,能禁伊朗石油流向中国,能拒中国

洞察观史 2025-10-20 13:49:14

[浮云]美国能禁中国上空间站,能逼荷兰不卖光刻机,能禁伊朗石油流向中国,能拒中国电动车入境,却唯独不敢让中国稀土断供! 这些年美国在打压中国的路上可谓手脚并用,想靠技术封锁和贸易壁垒把中国发展的路子堵死。2011 年那个由政客弗兰克・沃尔夫推动的 “沃尔夫法案”,白纸黑字禁止 NASA 和中国开展任何联合科研活动,甚至不许中国官方人员踏入 NASA 的设施半步。 在芯片领域,美国将霸权行径演绎到登峰造极之境。凭借自身优势,肆意挥舞制裁大棒,妄图垄断技术、掌控市场,尽显其霸权主义的丑恶嘴脸。 荷兰 ASML 公司的 EUV 光刻机是制造高端芯片的核心设备,原本在全球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却在美国的强硬施压下,至今都不敢把最先进的机型卖给中国。这一手直接卡住了中国芯片产业升级的脖子,逼得我们只能咬牙搞自主研发。 对伊朗石油的封锁更显霸道,美国凭借自身影响力层层设限,伊朗的原油要想运到中国,只能绕开各种制裁壁垒,走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弯路。 而中国电动车出海时,美国嘴上喊着 “环保大义”,转身就竖起高高的关税壁垒和技术门槛,把公平贸易的原则抛到九霄云外。 可这一系列强硬操作的背后,藏着美国最致命的软肋 —— 稀土。2023 年底中国只是依法收紧了部分重稀土的出口管制,华盛顿就立刻陷入恐慌。 这些被称为 “工业维生素” 的关键资源,广泛用于高端武器、风电设备和电动车核心组件,中国的产量占全球七成以上,而美国对稀土的进口依存度竟然是 100%。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喊着要 “稀土独立”,重启了冷战时期的稀土矿,一边却深陷困境:新建产业链需要至少 2500 亿美元和十年以上时间,环保法规的限制、高出竞争对手 40% 的电力成本,还有社区的强烈反对,让所谓的 “自主计划” 举步维艰。 当中国用合理的资源管控反击时,西方突然开始谈 “公平”、讲 “秩序”。他们忘了,是美国先挥舞制裁大棒,把科技合作变成政治博弈的工具;是美国先打破全球产业链的平衡,用单边主义替代多边协商。 美国真正害怕的不是稀土断供本身,而是中国终于看清了战略资源的话语权价值。稀土不是武器,却是现代工业的基石,没有它,美国的 F-35 战机无法升空,新能源汽车产业会陷入停滞,甚至连智能手机的生产都要卡壳。 他们一边叫嚣 “脱钩断链”,一边又生怕中国切断稀土供应,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暴露了其霸权逻辑的虚弱。 中国实施稀土管控,绝非所谓“资源武器化”的狭隘之举。这一举措,实乃从全球视野出发,是对全球产业链安全的悉心呵护,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担当。 之前有些企业通过 “化整为零” 的方式规避管制,将稀土用于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破坏国际安全秩序。中国升级出口管制,正是为了堵住这些漏洞,让战略资源真正服务于和平发展与民生改善。 这场稀土博弈早已超越了贸易本身,它是全球格局重构的缩影。中国之底气,绝非源于对霸权逻辑的亦步亦趋,而是基于对自身战略资源明晰洞察与妥善运用。不效霸权之径,凭己之智与力,稳健前行。 稀土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话语权不是靠威胁和制裁获得的,而是靠掌握别人无法替代的核心优势。 美国的困境也给世界提了个醒:单边主义的路走不通,霸权思维迟早会反噬自身。未来的全球竞争,终将是合作与共赢的博弈,而不是零和博弈的内耗。 (主要信源:人民日报——为什么美国人害怕中国的稀土管制)

0 阅读:0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