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整理旧物,翻出一张三年前的便签,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这个月第5次面试失败了,房租快交不起,好像什么都做不好。” 看着那行被眼泪晕开的字迹,我忽然想起当时蜷缩在出租屋角落的自己——窗外的雨下得没完没了,手机里没一条好消息,连煮泡面都忘了放调料,寡淡得像那段日子的心情。 那时候总觉得,低谷是条走不到头的隧道,黑暗里全是“我不行”的声音。直到有天傍晚,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楼下买面包,看见便利店老板在整理货架。他一边把歪掉的牛奶摆整齐,一边跟我说:“前阵子冰箱坏了,囤的酸奶全坏了,心疼得半夜没睡着。后来想想,坏了就重新买,总不能因为这点事,连门都不开了。” 他说这话时,手里正把最后一瓶牛奶摆端正,灯光落在他脸上,没有抱怨,只有平和。 我忽然愣了——原来低谷不是人生的“故障”,而是给我们留的“缓冲带”。就像跑步时不能一直冲刺,总要慢下来调整呼吸;就像手机电量低时会提醒“请充电”,不是坏了,是需要补充能量。那些让你觉得难捱的日子,其实是生活在提醒你:该停一停,看看哪里需要调整,哪里可以重新出发。 后来我试着把“我怎么这么倒霉”换成“这件事想教我什么”。面试失败了,就把HR的建议记下来,对着镜子练习表达;交不起房租,就跟房东商量缓半个月,同时找了份兼职补贴;连煮糊的粥、洗坏的衣服,都不再苛责自己,反而笑着说“下次就有经验了”。慢慢发现,低谷里的每一步,哪怕走得慢,都是在往前挪——就像冬天的树,看似光秃秃没有生机,其实根系在土里悄悄生长,等春天一到,就能抽出新枝。 现在再想起那段日子,反而会觉得庆幸。如果不是那段低谷,我不会知道自己能扛住那么多事,不会发现“慢慢来”比“急着成功”更重要,更不会懂得:人生没有永远的上坡,也没有永远的下坡。那些你以为跨不过去的坎,等你走过去回头看,会发现它早已变成你脚下的路;那些让你哭的时刻,后来也会变成你笑着讲出来的故事。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处在低谷,别着急,也别苛责自己。可以允许自己难过一会儿,但别忘了,难过之后,要学着把“我撑不下去了”换成“我再试试”。就像阴雨天总会放晴,就像种子破土前总要在黑暗里待一阵,你的低谷,不过是人生给你留的“缓冲带”——等你调整好状态,重新出发时,一定会走得更稳、更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