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9岁翁帆和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在广东同框,一张罕见合影。 那年翁帆十九,汕大英语系大一新生,算是个志愿者,学习好,老师就挑她去干活,接待杨振宁和杜致礼,她就查资料背路线,把流程过了一遍又一遍,生怕出点错,压根没想过自己这辈子会跟这俩人扯上什么关系。 杜致礼身体确实不太好,走两步就得歇会儿,杨振宁身上总带着个保温杯,里头装的不是茶是热水,专门给杜致礼备着的,他自己就喝瓶矿泉水,一边扶着老伴,一边从兜里掏个手帕出来,仔仔细细铺在石凳上让她坐,翁帆就在旁边看着,心里就一个词儿,体面,她自己家里的男人可没这么细心过。 当时话也不多,跟杨振宁没怎么说上,倒是杜致礼觉得这姑娘不错,懂礼貌,会照顾人,长得也挺周正,后来三个人合了张影,杨振宁就要了翁帆的地址,说要把照片寄给她,这一来二去,信就写了八年。 2003年杜致礼走了,第二年杨振宁就又联系上了翁帆,那会儿翁帆正读硕士,自己感情不太顺,家里父母也分开了,整个人挺丧的,杨振宁电话打过来,她还以为是哪个同学的家长,他说想见个面聊聊过去,见了几次面,谁也不知道他们聊了些什么,没过多久,杨振宁就跟周围人念叨,说想结婚了,一个人过着没意思。 媒体抓着他这句话不放,“老少恋”这个词就是那时候出来的,2004年底汕头的民政局,杨振宁八十二,翁帆二十八,两个人就这么去登了记,签字的时候也没人拍照,就后来有个民政局的干部回忆,说当时特别安静。 这婚一结,外头的闲话就没断过,那会儿的网上跟现在不一样,可“老科学家娶个女学生”这种事,在哪儿都够人聊半天的,有编段子的,有说翁帆图名图利的,还有说杨振宁一把年纪还找年轻姑娘的,什么话都有。 说这些都没用,关键还得看翁帆她爸怎么说,他接受采访的时候就直接讲,当父母的,就盼着女儿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找个能说到一块儿去的人,杨振宁一个人,女儿愿意去照顾他,这就是一种善良,你看他整个采访,没提爱情,也没提幸福,就一个词,照顾,这词可比什么山盟海誓实在多了。 后来的日子就这么过下来了,挺稳当的,结了婚,翁帆就成了杨振宁生活上的大管家,回邮件,排活动,定行程,公开露面的时候她话很少,采访也基本不接,清华园里熟的人都晓得,她不是躲起来了,是有选择地不露面,杨振宁出去参加活动,她从来不抢风头,在家里把什么都操持得好好的,书稿档案,待人接物,杨振宁年纪上来了,脾气也倔,说发火就发火,吵完了自己还嘟囔自己脾气不好,翁帆呢,扭头就进厨房做饭去了,这气也就消了,外人看不懂,他们俩自己心里门儿清。 现在杨振宁走了,清华那个公告写得也很简单,病逝,一百零三岁,翁帆今年四十八,比结婚那会儿大了整整二十岁,没孩子,也没什么遗产的乱七八糟,剩下的就是俩人一起过的那二十年日子,好多好多年过去,再把那张老照片翻出来看,还是觉得这命运真巧,跟写小说似的,只有翁帆自己心里记得,那个老人怎么掏出手帕给老伴铺凳子,也只有杨振宁自己最清楚,这个姑娘二十年一点没变,就这么陪着他走到了头。 很多人都说这是科学家的爱情,也有人说这不过是互相理解的一种生活安排,怎么说呢,好像都对,又好像都不全对,那张照片不是什么开始,也不是什么巧合,就是一次碰面,两个完全不同轨道的人,因为一个任务在大夏天里有了个交集,当时没啥火花,也没啥承诺,更不是计划好的,谁能料到后头那么多的事,就全是从那天开始的。
10月19日,《披荆斩棘5》总决赛录制完成,苏醒、王铮亮、王栎鑫和张远组成的快乐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