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为什么敢和中国硬碰硬?大家都觉得是有美国撑腰,错了!这都是其次,重要原因是荷兰仗着自己在半导体产业链的特殊位置,飘了! 荷兰的阿斯麦公司(ASML),在全球高端光刻机领域几乎做到了“一家独大”,而光刻机又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正是这份垄断实力,才给了荷兰与中国硬碰硬的底气。 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2024年发布的报告,它占据了全球极紫外光刻机(EUV)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可能有人不清楚EUV光刻机的重要性,简单说,咱们现在用的高端手机、电脑芯片,只要是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都得靠它来造。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过去对阿斯麦的设备需求很大,这就让它一度成了技术上“卡脖子”的关键。 荷兰政府自然明白这一地位的分量,把半导体产业当成了国家战略支柱,相关产业不仅贡献了荷兰GDP的2.5%,还直接或间接解决了30多万人的就业,从工程师到产业链配套工人都受益于此。 这种深度的经济绑定,让荷兰在对华技术贸易上一直态度强硬,甚至曾跟着美国出台过光刻机出口限制政策。不过,荷兰的这份“底气”正在随着中国技术的突破慢慢减弱。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SMEE)已经能批量生产28纳米深紫外光刻机(DUV)了,虽然和最先进的EUV还有差距,但28纳米芯片已经能满足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物联网等很多领域的需求,足够覆盖大部分民生和工业场景。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国产光刻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升到了15%,而且研发进度比预期快很多,14纳米的改进型DUV设备也进入了测试验证阶段。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芯片制造的其他关键设备上也没落下,比如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已经能用到台积电5纳米的芯片生产线里,这种产业链各环节的同步突破,其实也在间接削弱阿斯麦的垄断地位。 荷兰的焦虑从它反复摇摆的政策里就能看出来,2023年还推迟了对华光刻机的出口管制,2024年又突然宣布限制部分DUV设备出口,这种矛盾背后其实是怕自己的优势地位保不住。 要知道,中国占了全球半导体需求的35%,是阿斯麦最大的市场之一,要是真失去中国客户,阿斯麦每年得少赚数十亿欧元,这对企业和荷兰经济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 而且中国已经明确提出,2025年芯片自给率要达到70%,这意味着对进口光刻机的依赖会越来越低。荷兰现在的“硬碰硬”,更像是对既有优势的最后坚守。 而等中国完全突破光刻机技术壁垒,不再被“卡脖子”的时候,荷兰手里的这张“王牌”自然就没了威慑力,到时候这场博弈的天平自然就会朝着更平衡的方向倾斜。
荷兰这下赔了个底掉!很多人以为荷兰‘冻结’了我们的资产,错了!真相是,安世中国1
【18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