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下了一步险棋,在没有和中国官方商议的情况下,率先向公众公布了一个与中国相关的重磅消息。这个举动,可能会改变中韩关系。韩国公布的消息究竟是什么?李在明的所作所为对中韩关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所谓的重磅消息,核心是韩国造船巨头韩华海洋与美国军工体系的深度捆绑 —— 这家在全球造船业排名第二的企业,不仅在 2024 年底砸重金收购了美国费城造船厂,还宣布追加 50 亿美元升级基础设施,目标是把这座船厂的年产量从不到两艘飙升到 20 艘,专门为美国海军建造舰艇。
更耐人寻味的是,李在明本人今年 8 月还亲赴费城造船厂站台,出席了美国国家安全多任务船 “缅因州” 号的命名仪式,等于用总统身份为这场绑定背书。
而真正触及中国红线的是,韩华海洋不止是 “帮美国造船”,还主动嵌入了美国对华遏制的供应链:今年 3 月它致函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开 “强烈支持” 对华限制措施,甚至提供财务数据和政策建议,6 天后又在听证会上提交证词,活脱脱给美国递上了 “围堵中国的地图”。
这举动对中韩关系的冲击早已显现,首先就戳破了李在明上台前喊的 “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的空话。要知道韩国经济根本离不了中国市场,单是对华出口占比就高达 26%,而造船业更是中韩合作的核心领域。
韩华海洋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船用钢材、阀门等关键部件近 60% 都来自中国,全球手持订单里 12% 涉及中国企业合作。
中国商务部 10 月 14 日直接出手,把韩华海洋的 5 家美国子公司列入制裁清单,禁止国内组织和个人与其交易,当天韩华股价就暴跌 18%,本就当了两年 “亏损王” 的它更是雪上加霜。
这操作和之前荷兰折腾安世半导体的结局如出一辙 —— 荷兰政府强行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中国 3 天就祭出出口管制,断了其东莞工厂 70% 的出货量,最后逼得苹果、特斯拉这些欧美企业反过来给荷兰施压。韩华显然没吸取教训,非要当 “自带干粮的美国舔狗”,结果先尝到了苦果。
更要命的是,这种 “选边站” 彻底透支了中韩之间的信任基础。李在明上台前痛批前任 “唯美是从”,结果上任后比谁都积极:默许三星配合美国芯片 “去中国化”,配合美军在群山基地部署指向朝鲜的无人机,如今又放任韩华帮美国海军强化对华威慑。
要知道美国海军自己都承认造船业衰落,“几乎每类舰艇建造都落后”,全球商用造船占比不到 1%,全靠韩华这样的盟友撑场面,而美国造舰的核心目标就是针对中国。韩华这波操作等于帮着 “对手” 强化武器库,中国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
而且中国的反制很讲策略,就像制裁安世半导体时 “只针对特定业务”,这次也只罚韩华的美国子公司,没牵连其他韩企,等于明着告诉韩国:不是要跟你撕破脸,但帮着美国遏华就得付代价。
连锁反应还在扩散,东北亚的战略平衡都被搅动了。中朝近期忙着推进罗津港项目和新鸭绿江大桥建设,削弱了美国对朝的封锁,这本是韩国可以借力的区域合作机会,却被李在明的选边站给错过了。
更讽刺的是,美国对韩国从来都是 “用完就扔”:一边压韩国把防卫费分摊额提至 50 亿美元,一边逼其加入 “芯片四方联盟”,可当韩华被制裁时,美国连句帮忙的话都没有。更打脸的是,美国对中国船舶加征高额关税,却豁免了中国造 LNG 运输船,只因自己造不出来,这种双重标准让李在明的 “同盟信任” 成了笑话。
现在的韩国就像被两头拽的小船,美国拉着它对抗中朝,中国握着它的经济命脉。韩华的案例已经给其他韩企敲了警钟:三星、SK 海力士这些企业的半导体、新能源产品,中国市场都是 “生命线”,要是跟着韩华的路子走,迟早得栽跟头。
毕竟全球供应链早就是 “你中有我”,中国占全球芯片封装测试产业规模的 54%,成熟制程芯片消费占比超 60%,就像安世半导体事件证明的,少了中国产能,再牛的股权也只是空壳。
李在明这步险棋,不仅没帮韩国占到便宜,反而把中韩关系逼到了尴尬境地,后续能不能挽回,恐怕得看韩国能不能想明白 “谁才是真的能靠得住的合作伙伴”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