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不仅控制了顿涅茨克方向一个定居点,还成功打击了乌克兰军工综合体及无人机训练中心。俄方称其防空部队拦截了140架乌军无人机。乌克兰方面立刻给出回应。他们说自己昨天经历了74场战斗。乌军防空部队声称击落干扰了136架俄军无人机。两边数字像镜子般对称。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就在去年10月19日那天,俄罗斯国防部放出消息,说他们的部队在顿涅茨克那边又往前推了一小步,拿下了一个叫奥尔洛夫卡的定居点。这地方不大,但位置关键,靠近库拉霍韦城外围,控制了就能给后勤补给多点喘息空间。顺带,他们还说用导弹和无人机炸了乌克兰几个军工点和无人机训练基地,这些地方是乌方生产和训练无人机的要害,俄方情报显示那里每月能出好几百架玩意儿,用来骚扰前线。防空部队那边也吹嘘拦截了140架乌克兰无人机,外加些火箭弹和炸弹。听起来挺气势汹汹的。 乌克兰那边反应飞快,当天总参谋部就回击了,说前一天他们打了74场仗,从早到晚没停过。防空部队也报了账,声称干掉了136架俄罗斯无人机。瞧瞧这两个数,140和136,74场战斗,简直像照镜子一样对称。不是巧合吧?这反映出啥?战场上双方都靠无人机当主力,互相扔过去,互相打下来,数据上总得找平衡点来稳军心。俄罗斯那边数字高点,乌克兰那边战斗场次多点,各打各的算盘。说白了,这场仗打到现在,已经成了一场谁也别想速胜的拉锯,资源消耗谁扛得住谁就占上风。 回想起来,这事件发生在2024年10月,那时候顿涅茨克前线正胶着。俄罗斯部队靠着人海和火力推,乌克兰靠西方援助的装备守。奥尔洛夫卡这点子事儿,按ISW的评估,其实没改变大局,俄罗斯推进速度慢得像蜗牛,一天几百米,伤亡却高得吓人。乌克兰的无人机训练中心被炸,确实疼,但他们很快就从盟友那儿补货,F-16战机和ATACMS导弹陆续到位。拦截数字呢?俄罗斯说140架,乌克兰说136架,中间那点差值,谁知道真假。战场情报总带水份,目的是鼓舞自家士气,顺便给媒体素材。国际观察家看热闹,觉得这对称数字像个黑色幽默,提醒大家战争不是游戏,数字背后是真金白银和人命。 转到今年10月19日,正好一周年,战局没多大改观。俄罗斯还在顿涅茨克磨,ISW最新报告说,他们10月18到19日夜里扔了62架沙赫德无人机,乌克兰防空干掉40架,还有19架砸中目标,伤了些平民。没提新定居点拿下,但普京最近又提条件,说要乌克兰全盘让出顿涅茨克州,换点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边角料。这要求听着荒唐,按地图算,顿涅茨克是乌克兰的钢铁心腹地,丢了等于门户大开。俄罗斯推进呢?在伊万尼夫卡和扎波罗热抓了点小村子,但整体卡壳,靠滑翔炸弹和无人机补位。乌克兰反手就打俄罗斯后方,18到19日夜炸了萨马拉州的诺沃奎比舍夫斯克炼油厂和奥伦堡天然气厂,火光冲天,产能直接腰斩。炼油厂一年处理490万吨油,天然气厂搞45亿立方米气,这下俄罗斯能源出口又得抽筋。 为什么无人机成主角?简单,成本低,效果高。一架沙赫德才两万美元,扔过去能炸坦克或仓库,乌克兰的FPV无人机更便宜,几百刀搞定,就能钻进俄军壕沟。去年10月那波,双方互怼上百架,现在升级了,俄罗斯用中继器网让无人机更准,乌克兰加装抗干扰天线。拦截率呢?乌克兰承认20%漏网,俄罗斯也瞒不住自家城市挨炸。消耗战打法,谁的供应链稳谁赢。俄罗斯靠伊朗和朝鲜补无人机,乌克兰指望美国欧洲的援助包。去年74场战斗,今年一天好几波空袭,强度没降,反倒升。 国际上,这事儿搅得一池浑水。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态度摇摆,先喊停火,让士兵回家,后来又批战斧导弹援助会升级,但没完全堵死。泽连斯基去拉姆施泰因会议,列清单要防空系统和远程武器,欧洲盟友松口210亿欧元,但落实慢。普京那边,坚持领土换和平,布达佩斯会谈提议扔出来,乌克兰说行,但条件对等。这仗打三年多,够长了,得想想怎么收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