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对着一个孩子, 歇斯底里,抱怨、指责、砸东西, 从来不是孩子犯了多大错, 而是她自己求而不得、 虚荣要面子的情绪发泄。 有时候, 孩子真的不是故意跟父母较劲, 而是她的前额叶皮质发育不足, 所以控制力差、磨蹭、拖延, 这是生理现象。 不要跟别的孩子比, 不要跟你小时候比, 每个孩子都生而不同。 他到了你身边,就是一段缘分, 要敢于让他做自己。 更不要因为一些小事, 给孩子扣上笨、没教养的帽子。” 周国平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可太多时候,我们把本能的爱揉进了自己的坏情绪里,忘了教养该有的样子。父母对着孩子歇斯底里、摔东西的瞬间,从来不是孩子错得有多离谱,而是自己心里的欲望没得到满足,面子上挂不住,就把孩子当成了情绪的“垃圾桶”。 那些抱怨和指责, 看似是在管教孩子, 其实是在宣泄自己的焦虑, 求而不得的失落, 怕被别人比下去的虚荣, 最后都变成了扎向孩子的刺。 孩子磨蹭、控制不住脾气的时候, 别总觉得他是故意跟你作对。 教育家蒙特梭利说:“儿童是成人之父,他们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 孩子的前额叶皮质没长成熟, 就像手机还没更新完系统, 反应慢、容易卡壳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你不能要求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跑得多稳,也别指望一个大脑还在发育的孩子,能有成年人的自控力。很多时候,孩子的“不听话”,不过是他还没跟上大人世界的节奏而已。 “人比人,气死人”。 别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也别总说“我小时候比你强多了”。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 有的开花早,有的结果晚, 有的长成参天大树, 有的绽放成路边小花。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你不能强迫牡丹开出玫瑰的形状, 也别让孩子活成你想要的模样。 他来到你身边,是缘分, 不是让你用来跟别人攀比的“工具”, 更不是你弥补自己童年遗憾的“替身”。 最不该做的,是把“笨”“没教养”这种标签贴在孩子身上。语言是有力量的,好的话能像阳光一样温暖孩子,坏的话却能像刀子一样割伤他。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孩子做错事, 你可以教他怎么改, 但不能否定他整个人。 一次考试没考好,不代表他笨; 偶尔闹点小脾气,不代表他没教养。 你要记得,你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你的评价,会变成他看待自己的镜子。 你说他笨,他可能就真的觉得自己不行; 你说他没教养,他可能就真的放弃了变好的念头。 为人父母,其实是一场自我修行。 我们要学的,不是怎么“管”孩子, 而是怎么“懂”孩子。 别让自己的坏情绪毁掉孩子的安全感, 别用对比偷走孩子的自信心, 别用刻薄的话打碎孩子的自尊心。 作家毕淑敏说:“孩子的眼睛是最纯净的镜子,映出的是我们灵魂的模样。” 你温柔,孩子才会开朗; 你包容,孩子才会勇敢; 你懂得尊重,孩子才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感受爱, 而不是承受你的负面情绪和无端指责。
“当父母对着一个孩子, 歇斯底里,抱怨、指责、砸东西, 从来不是孩子犯了多大错,
大橘大荔
2025-10-21 15:00:28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