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是捡钱啊!”近日,一重庆女子和博士后丈夫因为失业没工作,突然想到在比利时摆摊卖豌杂面,他们一周只上两天班,却能一个月收入66000元!女子直言即便是丈夫找到工作了,他们也打算继续把这个“副业”做下去,网友:还是老外的钱好赚啊! 这女子叫汪莉,在比利时待了10年,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今年6月,读博士后的丈夫申请岗位失败失业,一家四口的开销压得人喘不过气。她想找工作,可学历专业在当地没用,得重新读硕士,根本等不起。 汪莉一开始想卖炒饭炒面,去集市一看,早有越南摊主占了品类。她灵机一动,不如卖家乡的豌杂面?这在当地找不着第二家,差异化肯定能成。真动手才发现,难题一堆。 头疼的是食材。比利时买不到重庆碱水面,她就用超市的北京干面替代;没有新鲜豌豆做泥,就换成鹰嘴豆泥试了十几次,才算调出接近的口感。杂酱得用肥瘦相间的肉,还得托人专门订购肥肉末。 摆摊也不是想摆就摆。比利时有规矩,卖食品得先办卫生许可证,还得申请税号,每个季度都要报税 。汪莉所在的新鲁汶市,每周只让周二、周六全天摆摊,跟国内赶集似的。 5月第一次出摊,金发老外瞅着碗里的红油直犹豫,还有人把她当成泰国摊主。一整天才卖30多碗,汪莉心里打鼓。没想到几周后熟客多了,有人连来三次,说这是“吃过最好的中国美食”。 现在她一天能卖100碗,细面7欧元一碗,宽面9欧元,换算成人民币五六十块。一周就摆两天,每次出摊几小时,收入近1000欧元,月营业额刚好6.6万人民币。 丈夫一开始还有点别扭,觉得自己博士后,老婆摆摊“掉身份”。后来看她忙不过来,也搭把手煮面,虽然不会法语没法招呼客人,倒也慢慢接受了这事。 有人说“这钱太好赚,国内打工的羡慕哭”,还真有人盘算着学手艺出国;也有人泼冷水,“成本得占一半,缴税再扣点,没剩多少”。 她把这当正经事业了。就算丈夫以后找到工作,也打算接着干——过去8年她都围着家庭转,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奔头,还能把家乡味道带给老外。 你们说,出国摆小摊真能复制这种成功吗?高学历家人摆摊,到底算不算“掉价”?见过身边靠手艺在国外立足的例子吗?
“这简直是捡钱啊!”近日,一重庆女子和博士后丈夫因为失业没工作,突然想到在比利时
开心小果汁
2025-10-21 17:03: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