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和美国宣布了 10月21日环球网报道,墨西哥和美国悄悄搞了个大动作——

红楼背疏影 2025-10-21 17:13:00

墨西哥和美国宣布了 10月21 日环球网报道,墨西哥和美国悄悄搞了个大动作——他们启动了一个叫“防火墙行动”的联合计划,想一起打击从美国往墨西哥走私枪支的非法活动。简单说,就是两国要联手查车、追踪枪支、共享情报,还要一起调查武器走私案件。 ATF 2025年跨境武器追踪报告显示,墨西哥查获的枪支中有93%源自美国,较2020年的70%大幅上升。 更关键的是武器升级——2025年前三季度,墨西哥军方缴获的.50口径狙击步枪数量超过前两年总和,这种射程达2000米的武器可击穿大多数装甲运兵车。贩毒集团正从“黑帮械斗”向“准军事对抗”演变。 行动背后是更深层的战略考量。美国担心墨西哥可能成为“第二个阿富汗”——安全失控导致大国介入。情报显示中国企业在锡纳罗亚州投资港口,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在米却肯州培训民兵。这种“混合作战”阴影,促使美方打破多年僵局。 墨西哥总统同意联合行动的同时,坚持要求美方签署《不单边行动备忘录》。该文件规定,所有跨境执法需经墨方批准,且美方人员不得携带武器入境。这种安排既满足安全需求,又维护主权尊严。 更精妙的是议题联动。墨方将枪支管控与移民问题捆绑,要求美方同步增加合法工作签证配额。这种“安全换移民”的交易,反映墨方谈判技巧的成熟。 更突破的是数据共享层级。美方向墨方开放了部分国家犯罪信息中心(NCIC)数据库权限,这是联邦调查局首次向外国执法机构开放实时查询接口。但这种接入附带严格审计——墨方每项查询都会被记录,且美方有权随时终止权限。 行动启动当天,墨西哥外长巴尔塞纳特意提及2006年“速度与激情行动”的失败教训。当时ATF放任2000支枪支流入黑市,导致墨西哥多名警察遇害。新行动专门设立“透明监督委员会”,邀请两国议员参与巡查,避免重蹈覆辙。 更关键的是责任豁免谈判。墨方坚持要求美方承诺,若行动造成平民伤亡,执法人员可享受主权豁免。这项争议条款经过九轮谈判才达成妥协,限定豁免仅适用于“符合交战规则”的场合。 行动重点监控对象包括美墨边境的2000家保税加工厂。这些工厂享受关税优惠,但ATF发现部分企业用保税原材料制造枪支配件。 最典型的案例是蒂华纳某注塑厂,其生产的聚合物枪托通过伪造“汽车零件”标签出口到美国,再组装成幽灵枪。 更隐蔽的是金融追踪。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首次与墨西哥金融情报室建立直连通道,重点监控跨境加密货币流动。首批冻结的账户中,有12个与得克萨斯州的枪支培训学校有关。 中国驻墨西哥使馆在行动宣布后发表声明,支持打击跨国犯罪,但强调“尊重主权原则”。这种看似中立的表态,实则是提醒墨方保持战略自主。中方企业正加大对墨安全设备出口,海康威视的智能监控系统已覆盖墨西哥城主要干道。 更深远的是经济合作。中国已成为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在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投资,使墨方在对美谈判中拥有更多筹码。这种三角关系,正在改变北美安全合作的基础。 行动间接影响移民流动。墨西哥承诺加强南部边境管控,作为交换,美国同意加快中美洲难民审批。这种连锁交易,使单纯的执法行动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治理。 但副作用随之出现。严打导致黑市枪价上涨300%,这反而刺激更多走私企图。边境城市诺加莱斯的黑市出现“武器租赁”新模式,贩毒集团改为临时租枪而非购买,以降低执法打击损失。 行动中测试的多项技术源自美军。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持久威胁探测系统”被改装用于扫描货运列车,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雷达数据被用于追踪轻型飞机走私。这种军民融合,为国防承包商开辟了新市场。 更前沿的是人工智能应用。帕兰提尔科技开发的模式识别算法,能通过社交媒体图片自动识别武器改装作坊。但该技术引发隐私争议,墨方要求添加“人脸模糊”功能以符合本地法律。 “防火墙行动”设计寿命为五年,但其真正目标是建立常态化的北美安全协调机制。美墨正在探讨将合作扩展至网络安全、反恐、基础设施保护等领域。这种机制化建设,可能催生北美版“申根区”安全体系。 更深远的是规则制定权。美国试图通过该行动模板,推广其“可控数据共享”模式,以对抗中国提出的“网络主权”理念。这种规则竞争,将使技术标准成为地缘政治新战场。 当美墨执法人员联合在边境线安装新型探测仪时,他们正在书写跨国执法合作的新篇章。但更深层的变革是心态转变——美国开始学会以平等姿态与邻国合作,而墨西哥展现出成熟的主权意识。这种相互尊重的新型关系,可能比查获多少枪支更能定义北美安全的未来。 信息来源:墨西哥和美国启动联合计划遏制边境武器走私 环球网2025-10-21 11:00北京

0 阅读:64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