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

红楼背疏影 2025-10-21 18:12:56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希望,仍然是世界上光辉的典范!”他还强调:“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张忠谋的相关表态并非偶然,与其成长和职业经历密切相关。他18岁赴美求学,后入职半导体行业龙头德州仪器,凭借出色能力成为公司高管,深度参与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的黄金发展期。 1987年,他回到中国台湾地区创办台积电,开创性地提出专业晶圆代工模式,逐步将台积电打造成全球半导体代工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个人经历也成为两岸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近年来,在中美半导体产业博弈背景下,美国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等政策吸引全球芯片企业投资。台积电积极响应,在亚利桑那州推进大型投资项目,累计规划投资额已从最初的120亿美元提升至650亿美元。 与此同时,张忠谋清晰认知到大陆市场的重要性——大陆占据全球四成左右的半导体消费市场,是台积电重要的客户来源地。 他曾客观分析大陆高端芯片自主研发的难度,强调技术积累的重要性,而非绝对化表述“砸钱也造不出”,这种矛盾心态实则反映了台积电在中美之间的平衡困境。 张忠谋的相关言论,既源于其长期在美国学习工作形成的认知惯性,也与台积电的发展需求直接相关。 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依赖美国EDA软件、EUV光刻机等核心技术与设备,美国市场更是其关键客户聚集地。 从企业经营角度,维护与美国的技术和市场合作关系是台积电的现实选择,这也使其言论带有维护企业利益的考量。 但需明确的是,这种表态并未改变其中国台湾籍的身份本质,以及台积电与中国台湾地区产业生态的深度绑定。 从现实发展来看,张忠谋对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判断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大陆半导体产业确实实现了快速突破:2023年全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半导体领域投资持续加码; 华为Mate60 Pro搭载自研麒麟芯片上市,标志着大陆在高端芯片设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的14纳米制程产能稳定提升,28纳米等成熟制程已实现规模化供应。 这些成果表明,大陆正通过持续研发投入逐步打破技术封锁,稳步推进半导体产业自主化。 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实际发展也并非尽善尽美,台积电赴美建厂的波折就是典型例证。根据台积电官方披露,亚利桑那州一期4纳米晶圆厂已实现量产,并非原文所述的“推迟投产”;二期3纳米制程原计划2026年量产,后推迟至2028年,主要受美国本土产业生态不完善、工程师短缺等问题制约。 投资额方面,该项目已从初始120亿美元增至650亿美元,美国政府提供66亿美元补助及50亿美元贷款支持。尽管有政策扶持,但美国缺乏半导体产业链配套体系,曾出现EUV光刻机因操作人才不足暂时闲置的情况,凸显其产业生态的短板。 从国际产业格局来看,张忠谋的言论折射出传统半导体强国对新兴力量崛起的复杂心态。美国联合盟友实施技术封锁,本质是为维护其在半导体领域的霸权地位,而大陆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确实冲击了这一格局。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封锁往往会倒逼自主创新——20世纪美国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打压,间接推动了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当前的封锁态势,也正在加速大陆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化进程,形成新的产业竞争格局。 解读张忠谋的言论需避免片面化误区。作为“芯片教父”,他的判断基于传统半导体产业逻辑,但未能充分考量大陆在新型举国体制下的技术突破能力。 关于台积电的战略布局,也并非简单“倒向美国”:尽管赴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最核心的先进制程研发与量产能力仍集中在中国台湾地区。 张忠谋深知,技术迭代节奏与产业链协同是台积电的核心竞争力,过度向美国转移产能可能削弱这一优势,这种战略平衡正是其经营智慧的体现。 美国试图通过掌控芯片设计、制造、设备等关键环节遏制大陆发展,大陆则全力推进产业自主可控,而台积电作为全球代工龙头,自然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 张忠谋的表态虽带有对美国的认可倾向,但台积电的经营决策始终无法脱离大陆市场的支撑,这种“企业利益与地缘博弈”的冲突,正是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复杂性的集中体现。 总体而言,张忠谋对美国的认可更多是基于个人经历的主观判断,与全球半导体产业多极化发展的现实存在偏差。 大陆半导体产业已取得阶段性突破,自主化进程不可逆转;而台积电虽在中美之间艰难平衡,但作为源自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其发展始终与两岸产业生态紧密相关。 未来,唯有秉持开放合作理念,依托技术创新而非封锁对抗,才能实现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张忠谋及台积电需要正视的时代命题。 参考资料:台积电拟对美再投至少1000亿美元 将新增3座晶圆厂等设施——证券时报

0 阅读:0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