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情,我能笑一年。 欧盟这一巴掌扇过来,我估计他自己都懵了。前脚刚宣布,说你们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太牛了,不许来我们这儿投标超过500万欧的项目。后脚,咱们财政部就把公告贴出来了。 2025 年 6 月,欧盟委员会兴冲冲地发了个执行条例,说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以后不能参与他们那儿超过 500 万欧元的公共采购项目了,连中标项目里中国产的部件都不能超过 50%,不然就要罚合同总额 10% 到 30% 的钱。 他们还找了个借口,说中国采购市场对欧盟企业不够开放,调查了 3 万多份招标样本,硬说 87% 都有 “歧视”。可谁都明白,这就是见不得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越来越牛,想靠限制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结果呢?这条例 6 月 30 号刚生效,咱们财政部 7 月 3 号就贴出了通知,几乎是原封不动地 “抄作业”。 欧盟的医疗设备,也别想参与我们超过 4500 万人民币的采购项目,这个金额换算过来正好跟 500 万欧元差不多,连 “非欧盟企业投标里欧盟产部件不能超 50%” 的规矩都一样。 这波反制快得像闪电,简直是精准回应,欧盟估计都懵了 —— 怎么自己刚举起的棍子,转眼就被人拿起来打了自己? 最好笑的是,欧盟这限制看起来凶,其实根本没打到咱们的痛处。他们限制的是 500 万欧元以上的大单,可中国医疗器械出口欧盟的主力,压根不是这些超高端项目。 2024 年咱们对欧盟医疗器械出口额 90 亿美元,其中超过 500 万欧元的高端订单只占 3%,说白了就是九牛一毛。 像迈瑞医疗这种龙头企业,直接说了 2024 年就没接过这么大的欧盟订单,联影医疗在欧盟的销售收入占比本来就不高,这些限制对他们影响微乎其微。 倒是欧盟自己,把公共采购里 60% 的大额订单都排除了中国企业,可中国器械在欧盟市场总共才占 9.7%,还大多是医用手套、注射器这些中低端耗材,他们这限制简直是 “雷声大雨点小”,除了给自己找事没别的用。 反观咱们的反制,那可是精准打在了欧盟的 “七寸” 上。欧盟医疗器械在中国市场的占比高达 35%,尤其是高端领域,几乎半壁江山都是他们的。 2023 年咱们从欧洲进口医疗设备就花了 142 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 42.97%,像核磁共振仪、CT 机这些高端影像设备,欧盟产品占了进口额的 44.67%。 德国的西门子、荷兰的飞利浦,这些牌子在国内大医院里随处可见,他们最赚钱的就是 4500 万以上的高端设备订单。 现在咱们把这些订单大门关上,欧盟企业能不急吗?要知道欧盟医疗器械市场里,公共采购占了三分之二的营收,中国这么大的采购市场,他们丢得起吗?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那套 “双重标准”。他们说中国 “优先采购国货” 是歧视,可自己转头就搞起了排他性限制。他们嘴上喊着 “开放市场”,却连中国企业在欧盟设的工厂都不放过,只要是中资控制的,就算在欧洲生产也照样被限制。 可咱们的反制特别讲道理,明确说了在华的欧资企业不受影响,只针对从欧盟进口的产品,这格局一下子就拉开了。 欧盟自己也知道理亏,之前跟中国磋商的时候拿不出实锤证据,现在被反制了也没敢多说硬话,毕竟是自己先挑起来的事。 其实欧盟这次栽跟头,根本原因是没看清形势。这些年中国医疗设备早就不是 “低端货” 了,国产替代一直在加速。现在 500 万左右的设备,国产替代率能到 60% 到 80%,就算是 1000 万以上的大型设备,也能替代 30% 到 50%。 联影的 PET-CT 早就卖到了波兰,迈瑞的超声设备在全球市场都有份额,咱们根本不怕他们的限制。反倒是欧盟企业,早就习惯了靠技术优势赚高价,现在失去中国市场,再想找这么大的买家可不容易。 想想这剧情就觉得可乐:欧盟本来想给中国一巴掌,结果手还没落下,就被咱们稳稳接住,反手还抽了自己一下。他们以为靠限制就能拦住中国企业,却忘了自己更依赖中国市场。 现在好了,5 年的限制期才刚开始,欧盟企业怕是要天天琢磨怎么挽回中国客户,而咱们的国产设备正好趁这个机会抢占市场。这哪是贸易摩擦,简直是给中国医疗设备做了次免费宣传,让全世界都看到咱们的底气。 说到底,搞保护主义从来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欧盟要是真聪明,就该早点放弃那套单边限制,好好坐下来谈合作。不然这笑话,恐怕还得再笑好几年。
就在刚刚!欧盟愤怒并表达不满!!欧盟集体炸锅!对俄制裁卡壳,美俄峰会更让他们
【4评论】【1点赞】
陈醉
欧盟原本是做做样子,想给选民一个交代,否则,不会标准定得那么高。谁不知,中国方面办事这么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