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成员国达成共识,决定到2027年底就不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了。   10月20日

波览历史 2025-10-22 10:54:15

欧盟成员国达成共识,决定到2027年底就不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了。   10月20日,欧盟27国能源部长在卢森堡的会议上按下表决器,以超过半数的支持票通过了到2027年底全面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计划。   这场看似标志着欧洲能源脱俄迈出关键一步的投票,实则藏着太多摆不上台面的妥协与隐患,与其说是共识,不如说是一场被地缘政治裹挟的集体冒险。   投票结果刚公布,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就毫不客气地放话,称这是对欧盟法律的公然违反,会彻底砸了匈牙利的能源饭碗,已经准备好把官司打到欧盟法院。   他的强硬不是没有道理,作为内陆国家,匈牙利每年近九成的天然气都来自俄罗斯,而且都是长期锁定价格的管道气,换成美国LNG不仅运输成本翻番,价格波动还得自己扛。   同样投了反对票的斯洛伐克,早就悄悄和俄罗斯续签了到2028年的供应合同,所谓的禁令在地理限制面前,先就撕开了口子。   这场投票能过,很大程度上是德国在背后压阵。德国新总理默茨早在5月份就明确表态,就算北溪管道能修复,也绝不会重启,彻底断了国内想回头的念想。   作为欧盟的经济引擎,德国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他国家的选择,但默茨的强硬是有代价的。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去年就把部分生产线搬到了中国,理由很直白,美国LNG的到岸价比俄罗斯管道气高了近五成,工厂实在扛不住成本压力。   普通民众的日子更不好过,去年冬天德国居民取暖费平均涨了三成,不少老人只能在暖气和食物之间做选择,民调显示现在有超过六成的德国人觉得脱俄速度太快了。   欧盟嘴上说是为了切断俄罗斯的战争资金,实则心里装着美国给的承诺。   双方之前敲定,未来三年要完成7500亿美元的能源交易,相当于欧洲每年要从美国买走近2500亿美元的能源。可   这笔账根本经不起细算,去年欧洲从美国买的能源总额还不到800亿,要完成目标得把进口量翻三倍多。   而且美国的LNG出口终端早就满负荷运转了,就算新建项目全跟上,产能最多也就增加一半,哪来的多余气量卖给欧洲?   另外,美国出口商更愿意把气卖给价格更高的亚洲,去年对亚洲的出口占比比欧洲高出二十多个百分点,商人不会做亏本买卖。   欧洲自己也没做好接盘的准备。欧盟原本计划靠可再生能源填补缺口,国际能源署虽然预测到203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装机能翻倍,但眼下的进展实在拉胯。   海上风电项目因为审批慢、成本超支,不少都停在了图纸上,能指望的主要是光伏电站。   可就算德国、西班牙这些国家的光伏建得再快,短期内也补不上天然气的缺口,毕竟工业生产、冬季取暖都等不起。   更头疼的是钱的问题,要实现RePowerEU条例里的脱俄目标,至少得投1.2万亿欧元在清洁能源上,可欧盟每年的相关投资才800亿,这点钱连塞牙缝都不够。   最让欧盟尴尬的是,他们想打击的俄罗斯,早就把退路铺好了。8月底,俄罗斯北极LNG-2项目的首船LNG已经运到了中国广西的接收站。   这艘叫“北极木兰”号的船之前因为制裁没人敢接货,现在顺利卸货,等于宣告俄罗斯的新能源出口通道彻底打通。   除了中国,俄罗斯对印度的LNG出口也翻了倍,今年前八个月已经卖了超过300万吨。   俄气公司总裁米勒早就放了话,就算欧洲不买,他们的天然气也能全卖到亚洲,现在看来这话不是吹牛。   欧洲虽然要禁天然气,可还离不开俄罗斯的铀资源,核燃料供应占比还超过两成,真把俄罗斯惹急了,这部分也可能被卡脖子。   现在禁令还卡在欧盟议会的磋商环节,议员们早就喊着要加快速度,甚至想明年初就先停了俄罗斯石油进口。   可匈牙利的官司已经在路上,欧盟法院的审理至少要半年,到时候就算判禁令有效,执行起来也是麻烦重重。   德国的企业还在闹着要补贴,不然更多工厂要跑路,普通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在累积,这些都可能让这场脱俄大戏半路翻车。   说到底,这场禁令更像是欧盟给自己演的一场戏,既想在国际上摆出反俄的强硬姿态,又想靠美国的承诺稳住国内能源供应,可现实里全是绕不开的坑。   能源政策本该务实,现在却被地缘政治绑了架,最后买单的恐怕还是欧洲的企业和老百姓。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欧盟达成协议,拟到2027年底全面禁止俄罗斯天然气供应 2025-10-21 07:55·凤凰网财经

0 阅读:0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