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刚:美国财长近几日对贸易代表李成刚特别反感,因为两次交锋“吃了瘪”。 美国财长那点小心思太明显了,以前威胁惯了,现在咱们不吃这套还能反制。 第一次交锋发生在西班牙。 美国代表放话要加码对半导体行业的管制,随后不久,李成刚作为我国贸易代表,就对英伟达展开反垄断调查,令其不得不分心应对。两国这一“隔空交锋”可谓是针锋相对,李成刚用强硬的反制手段告诉美国,“你要加码管制,我们就立刻反制,你不怕先疼,我偏要让你先疼。” 第二次交锋,当时美国代表放话要对停靠在美国港口的我国船舶征收停泊费。李成刚随即做出警告,如果美国继续这么做,就会收紧对稀土的出口管制。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美国那边还沉浸在过去的角色里没出来,总觉得自己一挥大棒,对方就得乖乖坐下来谈判。 可时代变了,那套老剧本早就不管用了。李成刚的两次出手,就像是给这种过时的思维模式上了两堂生动的实践课,而且学费还挺贵。 西班牙那场交锋,地点选得挺微妙,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美国代表话音刚落,说要给半导体行业再上几道“紧箍咒”,这意图再明显不过了,就是想扼住我们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喉咙。 以往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在外交层面表达严正抗议,或者通过世贸组织走漫长的程序。但这次不一样,反击来得又快又准,直接打在了美国的“七寸”上。 英伟达是什么角色?那是美国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绝对霸主,是科技皇冠上的明珠。他们为了绕开之前的管制,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了特供版芯片,正盘算着怎么继续赚钱呢。 李成刚这边反垄断调查的大锤一落,英伟达瞬间就陷入了被动。公司管理层得花大量精力去应对调查、准备材料、处理公关危机,原本顺畅的商业节奏被打乱。 这一招,等于是在美国准备挥拳的时候,先在他肚子上来了一下,让他自己先岔了气。这传递的信号很清晰:你的王牌产业,我们也不是没有抓手,你想让我疼,我也保证你先疼。 如果说半导体领域的交锋是高空中的精准打击,那第二次关于港口费和稀土的博弈,就是直击根基的较量。 美国想对我国船舶征收停泊费,这招看似不大,但性质很恶劣,有点像小孩子打架,占不到便宜就想方设法恶心你一下。 这是一种典型的、带有骚扰性质的贸易小动作,目的就是试探你的底线,想用“切香肠”的方式一点点蚕食你的利益。 面对这种小动作,如果回应不够强硬,对方就会觉得你好欺负,下次得寸进尺。李成刚的回应,直接把格局拉到了战略层面。 稀土是什么?那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从手机、电脑到导弹、战斗机,几乎所有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它。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仅是稀土储量大国,更是全球稀土加工技术的绝对主导者。 美国虽然也有稀土矿,但他们缺乏将稀土矿石提纯、加工成可用材料的工厂和技术。李成刚的警告,等于是在告诉美国:你想在我的船运上动点小脑筋,我就敢断掉你高科技产业的“粮草”。 这一下,直接把美国的“小聪明”给顶了回去,让他明白有些领域的博弈,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可以随便开玩笑的。 这两次交锋,一次精准打击,一次战略威慑,组合拳打得非常漂亮。它揭示了一个核心变化:我们在贸易博弈中的心态和策略已经完全不同了。 不再是被动接招,而是主动出拳;不再是简单的对等报复,而是选择对方最痛的地方下手。美国财长之所以“特别反感”,很可能是因为他发现自己熟悉的剧本失效了。 过去那种“我威胁,你让步”的单向模式,已经变成了“你出招,我反制,而且我的招式可能让你更难受”的双向互动。这种角色的转换,让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对手感到极不适应。 这种“以牙还牙,而且更快更狠”的策略,会成为未来大国博弈的教科书吗?还是会把双方都拖入一个没有赢家的消耗战?这盘棋,才刚刚开始,你怎么看?
美国要祭出最后的绝招了?外媒专家猜测,如果中国不再向美国出售稀土,美国将中企踢出
【9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