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北京时间10月22日又改口说他与中方在韩国APEC的会晤可能不会举

景铄看科技 2025-10-22 12:55:36

美国总统特朗普北京时间10月22日又改口说他与中方在韩国APEC的会晤可能不会举行。特朗普表示:“我们将有一个成功的会议。或者……会议可能不会举行。”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重新定位的关键阶段。过去几个月,双方在高科技、产业链、安全、地区事务等多个领域存在广泛摩擦,尽管也有一定程度的对话推进迹象,但总体氛围仍带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APEC作为亚太地区多边合作的重要平台,被寄予了缓和关系、推动沟通的希望。然而,特朗普的“改口”显然让这一希望蒙上阴影。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国内政治对特朗普的外交节奏有着直接影响。自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在国会、司法系统、媒体等多个领域面临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他必须不断通过外交议题来转移焦点、巩固支持。对华政策,一直是他政治动员的重要工具。   对他而言,一次“成功的会晤”未必能带来更多政治红利,反而可能被党内鹰派批评为“软弱”。而“制造变数”,反而更利于维持他在党内的强硬形象。   更深层的因素,则是美国整体外交政策的调整方向。特朗普政府近几个月显现出更加强硬的对外基调,尤其在亚太地区,通过强化与盟友的双边军事合作、推进所谓“印太战略”,试图在地区内筑起针对中方的“合围”态势。   是否与中方领导人会晤,已经不仅仅是一次外交安排问题,更是美国是否愿意在战略博弈中释放缓和信号的试金石。   韩国作为本届APEC会议的东道国,原本期望中美两国能够在其主场实现高层互动,以此提升自身外交分量。   韩国近年来积极在中美之间扮演“中间协调者”角色,希望在两大国之间维持平衡。然而特朗普的表态显然让这一外交布局面临新挑战。   虽然韩国方面尚未公开回应,但可以预见,东道国在议程安排、舆论引导、会场协调等方面将承受更大压力。   特朗普提及“我们将有一个成功的会议”,这句话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主观判断与预设倾向。所谓“成功”,在他的定义中,更可能是对美国有利的结果,而非双边互利共赢。   特朗普的犹豫,其实是权力博弈中的一部分。他并不排除会晤的可能,但希望通过“悬而未决”的姿态,逼迫中方在某些议题上提前释放善意。   而这种做法,显然并不符合外交上的基本对等原则。中方在回应类似表态时,始终保持理性、克制,避免被带入对方设定的舆论陷阱。这种战略上的稳定性,恰恰是当前国际格局中尤为珍贵的力量。   对中国而言,是否会晤并不决定中美关系的走向。我们有自己的节奏,有清晰的对外战略和政策逻辑。   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通过合作应对挑战,这一立场在全球多边场合中日益获得认可。   而特朗普的反复表态,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可靠性,让世界对其外交承诺的可持续性产生疑问。   许多国家和地区希望中美能在APEC这样的多边平台上实现有效沟通,避免紧张局势进一步外溢。特朗普的“改口”无疑让这种期待变得更加复杂。   但正如中国外交一贯坚持的那样,我们不会因为一个国家的临时表态就调整自身节奏,更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动摇战略定力。   特朗普这次的“可能不会见”,并不是简单的行程调整,而是一次有明确政治目的的战略释放。   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中方将继续坚持理性、务实、开放的态度,积极推动建设性的大国关系。会见或不见,并不妨碍中国继续稳步走好自己的国际道路。

0 阅读:0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