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来自厦门市公安局的通缉令,依法对18名长期从事“台独”分裂活动的台军“心理作

梦想军迷 2025-10-22 14:58:46

一张来自厦门市公安局的通缉令,依法对18名长期从事“台独”分裂活动的台军“心理作战大队”骨干发布悬赏通缉,直指其策划煽动分裂国家、破坏两岸和平的违法行为。这场精准的司法打击,不仅彰显了国家维护统一的坚定决心,更在现实中引发连锁反应,多名被通缉人员在台湾本地银行办理贷款、保险等基础金融服务时,竟被标记为“高风险人员”,遭遇拒办或刁难。 据台媒报道,已有两名被通缉的台军人员在台银人寿等金融机构碰壁。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因系统风险筛查触发警报,其身份与中国大陆发布的制裁名单关联,故无法正常受理业务。尽管事后相关银行以“资料不全”为由解释,并承诺将其列入“白名单”排除风险评级,但这一事件已暴露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大陆的司法行动正通过国际金融风控体系,对“台独”分子形成实质性围堵。 这背后,是全球反洗钱与合规机制的现实逻辑。许多台湾金融机构为规避跨境业务风险,普遍接入国际认可的风险数据库,而这些系统已开始纳入中国大陆依法发布的通缉与制裁信息。一旦个人被列入名单,便自动触发银行内部风控机制,轻则加强审查,重则冻结账户、拒绝服务。这意味着,“台独”分子即便身在台湾,也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安然享受金融便利。 此前,大陆曾通缉“资通电军”成员,随即引发该部队人员家属恐慌,多人申请调职或退役。如今,“心战大队”被整建制起底,真实身份、身份证号甚至生活照都被公开,台军内部人心浮动。所谓“别名制度”“身份洗白”等掩耳盗铃之举,反而暴露其心虚与恐惧。 大陆的反“独”手段,已从政治谴责升级为法律惩戒、金融封锁、情报震慑的全链条打击。这不仅是对分裂分子的警告,更是向全世界释放明确信号:任何挑战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都将付出真实代价。 当“台独”分子在岛内都寸步难行时,他们还能逃到哪里?

0 阅读:0
梦想军迷

梦想军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