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康为什么对我们恨之入骨,就是因为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爸爸被解放军俘虏了两次,每

芝士讲解员 2025-10-22 15:29:52

赵少康为什么对我们恨之入骨,就是因为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爸爸被解放军俘虏了两次,每次解放军都给发放回家路费,可他爸又偷偷参加国军。最后一次又参加国军随大部队逃到台湾。 赵少康这个人,对大陆有着复杂情绪,其实根子得从他爸赵振镕的那些年月说起。 那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全国上下打得热火朝天,国民党跟共产党在东北和南方拉锯,赵振镕就是其中一个普通军官,卷进这股大浪潮里头。 赵振镕老家河北邯郸,早年投身军旅,十六岁就考上黄埔军校第十六期,毕业后一步步爬到中校位置,还因为爱赌牌赢钱多,外号叫“赵百万”。 抗战打完,他本以为能过上安稳日子,谁知内战又起,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他先在东北战场上栽了跟头,被解放军抓了俘虏。 那时候解放军对俘虏的政策挺宽松的,不杀不打,还给发路费让回家过日子,赵振镕领了钱就走了,可没多久他又偷偷溜回国民党队伍,继续做他的军官活儿。 转眼间,战场移到南方,海南岛成了国民党最后一块阵地,1950年春天,解放军发起海南岛战役,这场仗打得惊心动魄,解放军用木船渡海,顶着国民党海空军轰炸,硬是登陆上岛。 赵振镕当时在国民党第三十二军里头,又一次倒霉被抓,这次他兜里还剩半块压缩饼干,解放军战士看他饿坏了,顺手塞给他两个热腾腾的窝头,让他吃饱再走。 政策还是老一套,审完没啥大问题,就放人,还给路费让他回家。 可赵振镕这人倔强,又钻回国民党阵营,最后随着败军残部撤到台湾,挤在船上颠簸到基隆港,好多同伴下船时连行李都没了,有人甚至抱着古书跳海自杀,那场面乱成一锅粥。 到了台湾,赵振镕的日子可不好过,国民党内部清洗,外省人仕途受阻,他一辈子卡在中校级别上,退休后家境窘迫,只能靠去赌场打发时间,那段被俘的往事成了他心里的疙瘩,从不跟人多提。 赵少康1950年出生在台湾基隆,正好赶上他爸刚逃过去那会儿,小时候听着父亲那些战场故事长大,家里氛围总带着点外省人的悲情味儿。 赵振镕的经历在台湾外省二代里挺典型的,好多从政的年轻人爸妈都有军公教背景,那种“败军之将”的标签在戒严时代,既是包袱又是光环。 赵少康上大学念农机系,后来去美国拿机械工程硕士,回来后没走老路子,而是钻进媒体圈,当主持人办节目,一炮而红,人称“政治金童”。 八十年代他进政坛,当过台北市议员、立委,还创办新党,风头一时无两。 可九十年代新党衰落后,他转战媒体,办中广,主持《少康战情室》,天天评论时事,成了台湾知名名嘴。 2021年他重返国民党,成立“战斗蓝”,拉拢蓝营民代,去年还想选国民党主席,没成事。 最近国民党主席选举,他跳出来指责大陆网军介入,搅和郝龙斌和郑丽文的事儿,言论越来越硬气,说就算大陆一天派五百架战机绕台,台湾也不怕。 这话一出,岛内炸锅,大陆国台办回击说网民言论不等于官方,还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基础。 赵少康的这些表态,跟他爸的经历脱不开干系,他爸两次被俘,解放军没亏待他,可他爸选择死扛国民党,逃到台湾后郁郁不得志,这段家史让赵少康从小就对大陆有种说不清的怨气。 回头看解放战争那会儿,解放军对俘虏的政策是真讲究人道,毛主席指示过,优待俘虏,不打不骂,给路费回家,目的是瓦解敌军斗志,争取和平。 海南岛战役里,解放军不光靠硬打,还靠琼崖纵队在岛上策应,国民党十万大军被歼灭三万多,剩下的撤走或投降。 赵振镕两次被放,体现了那政策,可他个人选择反复回营,反映出当时官兵的复杂心态,有人怕共产党,有人忠于国民党,有人只是混口饭吃。 赵少康长大后,从政言论总绕着两岸转,他推两岸互设办事处,说要服务民众,可一遇军机绕台,就摆出强硬姿态。 这不光是他爸的影响,还跟台湾政治生态有关,蓝营要拉票,就得在“反共”上做文章。 可历史走着走着,就变味了,当年战场上的对立,现在成了两岸对话的障碍。 赵少康的节目里,常提父亲的“琼崖作战纪念”铜扣,那是他爸临终前反复擦拭的宝贝,象征着那段不愿忘的过去。 可换个角度,解放军指挥官韩先楚晚年回忆录里,早把那些俘虏淡忘了,战争结束了,大家往前看。 赵少康的家史,其实是两岸千万家庭的缩影,外省人到台湾,带着创伤重建生活,本省人也有自己的故事。 赵少康最近的言论,还牵扯到国民党内斗,郑丽文当选主席后,大陆发贺电,她回话说要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赵少康却跳出来警告,说别被大陆利用。 这事儿闹得,蓝营分裂,绿营看热闹。赵少康的复杂心态,根在历史,枝叶伸到当下两岸博弈。 他爸的两次被俘,本是解放军善意,可在赵家成了心结,影响赵少康对大陆的看法。 这段家史提醒我们,战争留下的伤痕需要时间愈合,但往前走是唯一路子,两岸一家亲,多交流少对抗,大家日子都好过。

0 阅读:0
芝士讲解员

芝士讲解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