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乌克兰将我们收购的马达西奇公司收归国有,我们居然没有采取任何有力反制,这也间接鼓励了一些西方列强对中资虎视眈眈,存觊觎之心,荷兰只是第二个尝试抢劫者,如果这次再不将他打痛冶服,杀鸡儆猴,那么中国在海外几万亿的资产将血本无归。 乌克兰对马达西奇的那波操作,算是给后来者开了个不怎么光彩的头,2015年那会儿,马达西奇因为丢了俄罗斯订单濒临破产,乌克兰政府自己都把它从战略企业名单里划掉了,等于摆着货架等着人来救。 中国的天骄航空瞅准机会出手,不仅砸钱稳住生产线、补发员工工资,2018年还补了协议,无偿给乌克兰让了25%股份,额外捐1亿美元支持当地航空业,承诺五年内不缩减投资和营收,简直是把合作的诚意拉满了。 可这份诚意没换来对等的尊重,美国一施压,说涉及“国家安全”,乌克兰安全局先冻结库存搞调查,2019年干脆一纸命令把马达西奇100%股份收归国有,直接没收了中方的全部权益。 中企气不过,先去斯德哥尔摩仲裁索赔35亿美元,后来又去海牙把金额提到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快320亿了,可官司打了好几年,钱没要回来,2025年俄军的轰炸还把厂子彻底毁了,连点念想都没留下。 从头到尾,咱们除了走法律程序维权,没看到什么能让乌克兰疼的反制措施,这事儿传出去,难免让某些心思活络的国家觉得“抢中资成本很低”。 果不其然,荷兰很快就接了茬,上演了一出更直白的“明抢”,2025年9月底,荷兰经济部突然用70年没动过的《物资供应法》下了部长令,把安世全球30个分支机构的资产、知识产权全冻结了,还纵容荷兰籍高管告自己公司,法院连听证会都不开就下禁令,把闻泰创始人的职务撤了,100%股份拆成99%托管、1%留空,让中企成了名义上的股东。 这哪是什么“供应链安全”,分明是看到企业赚钱了就想摘桃子,背后美国四个月前就定了调:要豁免安世就得换掉中国管理层,荷兰不过是按剧本演戏。 有了乌克兰和荷兰的先例,其他国家也跟着有样学样,智利去年就逼着天齐锂业参股的SQM跟国企搞合资,2031年起把管理权交出去,政府拿走70%到85%的利润。 要知道天齐2018年花了295亿才买了SQM23.77%的股份,为了通过审批还签了协议,不能提名自家董事、不能要商业敏感信息,本来就只是个财务投资者,现在连分红都要被大幅缩水。 更早之前2020年,巴新政府直接拒绝波格拉金矿的采矿证延期,把紫金矿业2.98亿美元投资的项目收了回去,虽说紫金收回了成本,但这种说翻脸就翻脸的操作,本质上也是对中资权益的无视。 这些事凑在一起,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背后都是看到了可乘之机,乌克兰抢马达西奇时,算准了咱们会优先走法律途径,不会立刻动真格;荷兰敢下手安世,是觉得能靠着美国撑腰,还能借欧盟半导体联盟的名义补自己的产业短板,完全没掂量掂量后果。 他们都忘了,中国2024年末对外直接投资资产就有31329亿美元,这几万亿的盘子里,藏着多少企业的真金白银和心血,要是都这么被抢下去,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国家的双重标准,荷兰一边让ASML每年从中国赚几十亿欧元,离不开中国的稀土,一边转头就抢中资控股的企业;美国天天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却带头把3000多项物项列入出口管制,还施压盟友打压中企,简直是把规则当抹布用。 之前南京海事法院有个反制裁诉讼的案子,中企被美国列入清单后,欧洲公司拒付1186万美元尾款,咱们法院扣了船逼着对方调解,最后拿回了8600多万人民币,这说明只要敢出手,维权是能成的。 这次对荷兰的反制就很及时,禁了安世中国基地的出口,掐住它全球80%的产能,欧洲车企立马芯片短缺减产;再收紧稀土管制,ASML的光刻机生产线都要停摆,荷兰那边很快就慌了,安世主动求着沟通要豁免,这才是打痛了的效果。 要是当初乌克兰收归马达西奇时就有这样的反制力度,荷兰未必敢这么明目张胆,国际社会本就是看实力说话,你越是退让,别人越觉得你好欺负。 中国的海外资产不是谁都能啃的肥肉,3万多亿美元的直接投资背后,是产业链的话语权和关键资源的控制力,比如全球90%以上的重稀土精炼技术攥在咱们手里,欧洲的汽车、半导体产业根本离不开。 现在荷兰的例子已经摆出来了,抢中企的后果就是自己产业链受损、企业营收下滑,这种亏谁都不想吃。 说到底,对付这种“抢东西”的行为,光靠打官司不够,得让他们知道疼。 乌克兰那笔45亿美元的账还没算清,荷兰已经先尝到了稀土和出口禁令的滋味,这要是能形成震慑,其他想跟风的国家就得好好掂量掂量。 毕竟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真把中国惹急了,断了他们的关键供应链,最后亏的还是自己。 这几万亿的海外资产,得靠硬气的反制措施守着,不然真成了别人眼里的“唐僧肉”,那才是真的亏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