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以来,葬礼规格最高的科学家是钱学森先生,几乎国家级别的领导人都亲自到场送别,这种场面在科学家里头真是头一份! 艺术家葬礼规格最高是梅兰芳大师。 逝世一周年发行纪念邮票一套八张还有一小型张。 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绝对是特例。 两位大师的人生轨迹和他们最后的告别仪式,其实就是我们国家尊重人才、重视科技和文化的缩影。 先说钱学森。2009年10月底,他在北京去世,那时候已经98岁了。 钱学森的名字,基本上跟我国航天、导弹、原子弹、氢弹这些顶级科技成就绑在一起。 没钱学森,咱们国家的航天和国防水平绝对不可能有今天的高度。 钱老走了以后,国家各部门是非常重视的,直接在八宝山给他办了告别仪式。 不管是国务院、全国人大还是中央军委的领导,都到现场送行,这种级别,放眼整个科学界,确实没谁能比得上。 那场面,媒体全程跟拍,新闻头版头条连着好几天,不光是科技圈,全国老百姓都在悼念。 可以说,钱学森的送别,已经成了新中国科学家葬礼规格的标杆。 梅兰芳是京剧的代表人物,艺术成就可以说是世界级的。 大师去世后,国家也是极为重视,追悼会的规格一点不比科学家低。 很多文艺界、政界重量级人物都亲自到场送行。 更特别的是,国家在他去世一年后,专门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这在当时绝对是开先河的做法。 直到现在,梅兰芳的艺术节、纪念演出每年还有,关于他的纪录片、专题节目也不少。 可以说,梅兰芳大师的告别和纪念,是我国艺术家里规格最高的。 其实,把钱学森和梅兰芳的葬礼放在一起看,很容易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国家对科技和文化人才的重视,就算政策上没把降半旗扩展到科学家和艺术家,但实际操作中已经用最高规格的仪式来表达敬意了。 两个人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政策环境也有差别,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力都让整个国家为之动容。 国家在他们身后给予的荣耀,其实也是在向全社会传递一个信号——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弘扬文化。 这些做法,其实也反映了我国社会氛围的变化。 以前大家更关注政治人物,现在科学家、艺术家甚至体育明星的国家仪式也越来越隆重。 每次有杰出人物去世,社会讨论葬礼规格、纪念方式都很热烈,说明大家心里已经把这些人当作国家的脊梁。 政策虽然没有彻底改变,但社会舆论和实际做法已经在推着制度不断前进。 国家对各类人才的重视只会越来越高,纪念方式也会更丰富。 总结来说,钱学森和梅兰芳的葬礼,分别代表了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我国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国家用最隆重的方式送别他们,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敬佩,也是对整个科技和文化事业的重视。 葬礼规格、纪念邮票、专题活动,这些都是国家和社会表达敬意的方式。 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我们也能看到一个国家进步的轨迹——人才始终是最宝贵的财富,尊重和纪念他们,就是在为我们的未来积蓄力量。 参考:“两弹一星”钱学森院士葬礼,追悼会规格以最高标准举行 ——知乎
单论智力,杨振宁和钱学森谁更聪明一点?两个人都是从小就是天才,啥都厉害,而且数
【1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