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佤族黑珍珠杨娜驳方舟子有毒说:“普洱茶是我们云南家乡茶,我们祖祖辈辈喝了上千年! ”
整整八年后,2025年,走进黑珍珠的老家——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勐卡镇,这里有一个莫窝国际有机认证茶园基地,一行行茶树整齐排列,蓬勃地冒出嫩绿的芽头,头戴帽子、身背竹篓的采茶村民们正穿梭在茶园间,熟练地采摘着嫩芽,整个茶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景象。
西盟县莫窝国际有机认证茶园基地属世界茶叶核心起源区的澜沧江流域中游左岸,生态环境优异,森林环抱、雨雾缭绕,茶厂茶园均坐落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云雾山中,一年中有长达数月的连天雨雾,属道地“云雾茶”产区,茶品滋味清雅香甜,多年来受到各大品牌厂家及品茗者的喜爱。茶园茶树始种于60年代,认证面积833亩,是西盟县开发种植较早的群体种大叶种老株茶树的茶园,因其性状与古树茶相同,被品茗者亲切赞誉为“年轻的古树茶”,茶园由三代佤族茶农管护,围绕茶园茶叶劳作生活的有40余户160余人。“我们到这山上来采茶叶,每天能挣100多块钱,活儿也不累,山上空气好,又凉爽。”采茶村民们对这份工作都很满意,山间地头处处洋溢着茶叶收获的喜悦。
“我们做高端有机茶,要采一芽一叶,一定要按照要求和标准采摘……”该茶园基地负责人挪富盛正在给大家讲解采摘茶叶需要注意的细节。在当地政府、村“两委”与茶园基地共同打造的“政府+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创新模式下,通过村集体、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协议,建立紧密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农户不仅获得茶叶采摘收益,还能享受管理收益和经营分红,村集体经济也逐步壮大。同时,茶厂定期邀请专家培训茶农,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制定科学规范的种植、管理和采摘流程,着力提升茶叶品质,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持续做好绿色、有机品牌。2018年,该茶园获得中国、欧盟、美国双有机茶园基地认证,并于近年推出“西盟山”“佤茗香”等多个主打品牌,生产的茶叶以滇红为主,白茶、绿茶转换生产。2021年,基地再获《云南绿色食品牌》县级茶产业基地认定及国标有机产品认证(茶园及红茶、绿茶产品),莫窝村的茶产业实现了从粗加工“靠天吃饭”到品牌化“出山闯市”的完美蜕变。
近年来,西盟县把茶产业作为拉动乡村经济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聚力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莫窝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在茶香四溢中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要始终围绕茶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这一目标,积极推动茶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茶叶增产、企业增效和茶农增收”。西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村工作队员黄树文说道。目前,莫窝茶园基地的有机茶年销售额达150万余元,年产量稳定在15至20吨,茶叶零售价可达每公斤120元,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5万至3万余元,茶叶正在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小金叶”。
一片叶子,一方产业。在几代茶农们精心种植管理养护下,一垄垄有性系、实生苗、老品种、老株茶树紧密相连,层层叠叠的茶梯美如画卷,莫窝村的村民们也从小小的茶叶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生态茶产业绿了山坡、富了百姓,在这条融合生态价值与富民梦想的乡村振兴道路上茶香飘远。
莫窝茶园坐落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云雾高山,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茶树内涵物质的积累,造就高山云雾茶丰富的内涵物质。茶树始种于60年代,茶厂于1971年开发建厂,距今有51年的历史,是西盟县开发种植较早的实生苗有性系老株茶园之一。作为莫窝厂长的挪富盛,今年是他来到莫窝茶厂的第23个年头,他和有机茶的故事要从2011年开始讲起。
“我们是2011年开始做有机茶园转换,转化过程中停止使用所有违禁的农药和化肥,全部转为人工除草和使用农家肥、有机肥,茶园周边没有其他农作物种植污染,这也是我们莫窝茶园做有机茶的天然优势。”莫窝茶厂挪富盛说。
有机茶,无论是从健康角度还是口感上来说,都优于传统茶叶。但有机茶种植这并非一件易事,有机茶园的建设推进和认证均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投入。仅在茶园管护环节,土壤、空气、水源……凡是有一项不达标都不行。
挪富盛说:“有机茶园刚开始转换时,农户对有机茶认识不到位,认为产量和收入都少了,劳动力投入反而增大了,对有机转换有一些抵触心理。”
家住莫窝村七组的娜雷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感慨道:“人工除草费工费时,一个人可能几天都除不完,我们当时都认为使用化学除草剂简便省工,还可以多休息几天,当时我们都比较反对做有机茶”。
面对大家的不理解、不认可、不信任,挪富盛把大家召集起来,向他们解释为什么做有机茶,跟他们说明有机茶的优势,机茶园认证后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引导茶农转变思想,主动融入有机转换认证工作。
凭着一股子韧劲儿,挪富盛和他的茶厂挺过最艰难的六年,茶园基地在2018年5月取得美国有机认证,2019年5月又获取了欧盟有机茶园认证。2021年,莫窝茶厂茶园基地被认定为《云南绿色食品牌》县级茶产业基地,同年取得中国国标有机茶园认证及红茶、绿茶产品有机认证,产品远销江浙、沿海地区,有机认证,价格提升,也让茶农真正得到了实惠。
“有机茶价格更好,现在我们大家都认可有机茶种植,我家种了8亩,一年茶叶收入有两万多元,茶地里面还养土鸡,又是一笔收入,我们种的茶叶是真正的‘有鸡茶’。”娜雷笑着说。
一杯有机茶,从开辟茶园到采摘制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过度采茶,大约六至七年时间。而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机茶园转换这条路,挪富盛一直在坚守,谈到接下来的打算,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们准备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多做几款多样化的包装,重新规划直播带货的场所和设施设备,拓宽电商销售渠道。加大传统手工茶叶制作,进一步打响有机茶园品牌。”挪富盛说。
茶产业是西盟农县业特色优势传统产业,是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经济收入来源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西盟县高度重视有机茶产业发展,引导全县广大茶农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开发有机茶,做活茶文章,有力促进了全县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取得有机茶园(含有机转换)认证面积11984.5亩,绿色认证1762亩,绿色、有机认证面积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25.7%。
“我们将坚持绿色有机发展方向,抓好全县茶叶基地有机化改造,扎实推进茶叶加工标准化建设,加大低氟普洱茶生产销售工作。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到西盟进行投资开发茶产业,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促进西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让茶农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西盟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魏志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