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案件,给所有邻居提了个醒 不是因为纠纷本身多复杂,也不是因为矛盾无法化解,而是因为一些看似微小的怨气,最终演变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近几年,类似案件屡见不鲜。农村地区因邻里纠纷引发的命案中,近85%的诱因是日常琐事——比如一只羊的归属、屋檐滴水、宠物吠叫,甚至空调漏水。这些小事长期积压,加上基层调解不力,最终点燃了戾气的导火索。 有人可能会说,直接找邻居理论不行吗?但现实是,单刀直入往往适得其反。比如宁波一小区居民因狗吠多次交涉无果,双方均未求助第三方,最终爆发血案。反观江西赣州的做法,社区民警和“老师傅”调解员早介入、快行动,用换位思考法和情理融合法,让冲突双方在第三方见证下冷静沟通,甚至互相添加微信化解隔阂。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的基层治理存在盲区。部分调解组织形同虚设,留守群体以老弱妇孺为主,他们既缺乏维权意识,又难以组织有效的“群防群治”。而城市社区中,物业和居委会有时对邻里纠纷选择回避,导致矛盾失去缓冲带。 其实,法律早已给出出路。《民法典》明确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是“团结互助、公平合理”,但现实中,许多人要么忍气吞声,要么以暴制暴。贵州都江镇探索的“三聚力一闭环”工作法,调动妇女、乡贤、青年民警三方力量,成功将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这种闭环管理,让小事不再“拖炸”。 真正的教训是,邻里纠纷从来不是私事,而是公共安全的前哨。与其等到惨案发生才追悔,不如从第一声狗吠、第一滴屋檐水开始,就借助社区、警务室或“五老评议室”的力量。毕竟,远亲不如近邻,但近邻更需要规则与共情来维系。 邻里矛盾 家庭悲剧
柳州这起4死1伤的邻里命案,看得人后背发凉!69岁的叶大爷砍伤楼上邻居一家后坠楼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