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再生变局,驻台500美军或面临“全军覆没”,美专家直言:特朗普必须撤军,否则风险难以承受。 2025年春天,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第一次确认这批美军的存在。他们的任务是训练台湾本地军队,并在必要时提供情报支援。 原本的设想是让这支小部队成为关键时刻的“支点”,但现实远比想象严峻。台湾地形复杂,补给全靠外部,一旦运输线被封锁,他们将面临断粮断弹的境地。 缺少空中支援,加上装备运不进、摊不开,他们在岛上几乎成了被放大的目标。韦切特指出,这场困境其实反映出美军自身的衰弱。 多年来美国到处维持军事存在,导致部队疲于奔命。海军舰艇数量不足,许多航母因为缺少护航舰而退出部署. 空军战机问题频发,维护成本高昂;陆军兵力被分散得稀薄,连应急部队都难集中。海军陆战队还在从反恐作战向传统对抗转型,整体战斗力远不如过去。 除了军力吃紧,美国的军工体系更是捉襟见肘。战略研究机构的推演显示,一旦真的爆发冲突,美军库存的反舰导弹几天就会用完。 印太司令部口口声声要把台海变成“无人地狱”,说要建造上千艘无人舰,但美国造船能力只占全球的零头,这种计划听上去更像一场表演。 与此同时,美国内部的分歧越闹越大。另一位知名军事分析师卡瓦纳同样劝特朗普不要轻举妄动。 她认为,美国军工本就被高成本装备压得喘不过气,还依赖外部材料,产业要想重新整合,没有十年根本不可能。 随着这些声音越来越多,美国的态度开始出现转变。特朗普任内拒绝了一些对台军援,改为售卖武器。 看似策略上的变化,实际上是出于务实的考量,美国不想再背着巨额成本和潜在风险硬撑。 而就在美国纠结该进还是该退时,海峡另一边的环境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大陆密集推出实习和就业岗位,让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到大陆去走一走、看一看。 他们不再把未来寄托在外部军援上,而是在寻找更现实的机会。这种人心的流动,比任何军事部署都更有分量。 如今,这五百名驻台美军变成了美国最难解决的麻烦。留下,他们既没能力充当所谓的“支点”,还可能成为冲突的引线;撤走,又可能被解读为退缩。 无论怎么选择,美国都要面对一次真正的考验。韦切特的提醒显然不是危言耸听在资源紧张、战略分散、盟友意志不足的背景下,如果美国继续拖延,这支部队或许真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更残酷的是,美国自己也会在这场不断加压的博弈中尝到力不从心的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