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德媒声称,中国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战全面失控,10月13日,根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媒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贸易战中一直展现出精心算计、沉着冷静的形象,但是在最新一轮的中美交锋中,中国人却显露出了“宁死也要赢”的姿态。 美国和欧洲的科技公司和军火商最近有些坐不住了。F-35战斗机产量刚缩减,全球芯片行业跟着踩了急刹车,连特斯拉都担心电池成本要直线上升。 有人可能会纳闷,这背后到底出了什么事?源头其实很清楚,今年10月初中国正式下令加严稀土出口,这一下搅动了全世界对高端制造原料的神经。 原本大家都觉得,供应链就是做生意,稀土只是材料,可真被一“扼住喉咙”,才发现它有多要命。 刚开始中国没这么做,也不是没想到对抗手段,只是一直没有把底牌翻出来。在贸易摩擦最激烈那几年,中国面对美国关税和科技禁运,措施都是一步步往上加,但一直留有后手 可到了今年,美国的新制裁玩得更绝,对中国企业搞“连带封杀”,各类新企业只要跟被制裁的沾亲带故,都得被一锅端,还设了特别不公平的缓冲期:自己盟友享受60天缓冲,中国企业却连明天的余地都没有。 既然谈判渠道被堵死,最后只剩下正面硬刚。 很快,中国稀土新规正式出台,不再只是管矿山和原材料,连带任何用到中国稀土的部件、只要成分比例超过0.1%,都要上报审批,技术外流也被严查,谁想绕开都得重新算账。 这一下直接影响了美国军工、高科技、汽车制造等行业,军机和高端芯片都像被卡脖子一样难受。美国内部急得赶紧拨钱想补能力,但哪能一蹴而就,F-35减产、导弹实验放缓,这些直接后果全摆在台面上。 如果说之前中国面对打压选择了还手,而这次面对“连坐式”制裁,才真正动用了压箱底的牌:不给合作留余地,那也别怪中国“翻脸”了。 欧洲同样慌乱,一边嚷着要联合其他国家向中国施压,一边又低调安排要员访华,生怕稀土断供先把自己搞瘫了。欧盟几乎所有高端磁体和新能源汽车都绕不开中国供货,没人想看到真正脱钩。 中国在操作的时候也没有乱来,对出口审批做了详细划分,大部分民用都能走“绿色通道”,只有和军事相关的才严格禁止,高科技领域也逐一排查,不是什么都一刀切。 这样做既表达了立场,也给出了谈判空间,主动升级冲突不是中国的风格,但一再退让换来的只有更严的打压,这时只好硬碰硬把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美国和欧洲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绝非一朝一夕,他们现在一边着急想找新供货方,另一边又在想办法修复关系。 中国这步棋显然不是情绪用事,因为真正想要合作还是要坐下来谈,这轮强硬操作本质上就是给对手把台阶搭好,让大家有机会别把事情搞得没回头路。 这场博弈让全世界认识到了供应链的重要性,也证明了制衡并不是口头功夫,一味被压制永远换不来公平,适时亮出底牌,才有推动问题解决的希望。 中国能放能收,该稳则稳,该硬就硬,每一步都是在给未来留余地。全球化时代,利益谁也离不开谁,门关死了就真的输得都很惨。谁想握住绳子当武器,最后也可能被勒到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