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一份来自俄罗斯军工企业的文件在网上炸开锅,文件里写明有一个东亚大国要买20架伊尔-78MK-90A大型加油机,引起了不少争议和猜测。 结合文件里的“156”编号和东亚这个线索,整个范围很快就锁定到了中国身上。韩国那边装备系统不同,朝鲜不太可能有这么大动作,这一轮排除下来基本只剩中国空军了。 对中国来说,20架大型加油机的采购量,实际上只有大国才有这样的底气和需求。 明明中国已经有国产运油-20,怎么又会去买俄罗斯的加油机?大家都有这个疑问。这可不是国产装备“掉链子”,背后的原因要复杂得多。 国产运输机产能有限,西飞把螺丝拧冒烟了都满足不了庞大的需求,大量新型战机连年服役,空军想要转型成远程打击和战略空军,但加油机数量完全跟不上节奏。 运输机平台一边需要改为加油机,一边还要保障其他军种的运输和特种任务,任务压力大得离谱。 每有八十来架新战机,才能分到一架大型加油机,这样的比例根本不够用,就是对空中打击和战略部署拖后腿。 以前中国也不是第一次遇到类似选择。十年前为了过渡老旧苏-27的退役空档期,空军顶着非议去采购苏-35。 当时歼-20还没稳妥,主力国产机大量交付还要几年,苏-35不是“救火队长”,更多是临时顶上,有了新装备后就逐步退到二线。 现在的情况有相通之处,加油机编队也是卡在“数量赶不上、产能跟不上、作战任务却没停”的节奏上。 新一代伊尔-78MK-90A不是大家印象中的老旧型号,它换了更省油的新发动机,内部布置和加油效率都做了升级,技术不比国产落后多少。 中国空军早就用过伊尔-78,有基础上手快,后勤不需要大动干戈就能兼容进来,对现在这种讲速度讲效率的环境来说,这点特别有优势。 还有一点,俄罗斯眼下正缺贸易出口项目,采购这批加油机对于两国经济合作及贸易平衡也是一桩稳妥买卖。 这次大批量采购的风声,恰恰说明中国空军正在向更高目标发起冲刺,近千架新型战斗机全部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如果加油机数量不拉上去,受限的反而是自己。 方向已经很明确,要建立真正有远程打击和战区投送能力的空军,加油机是必不可少的“牛马”,不是有没有的事,而是够不够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这单俄方文件还处于报价阶段,还没签署购买协议,但无论最后会不会成,这样的决策思路已经很清楚:抓紧一切机会,把短板补齐,争取不给对手留下空子。 中国在装备建设这事上,思路一直很明白:只要能让军队更强,不拘一格用一切手段,哪怕是再买一次老外的东西。 中国这次大手笔订购加油机,不是简单地因为缺机用,更是一场加速空军转型的行动。 可以说这是在借着老朋友的设备,让自己的体系变得更完整,谁都想不到过去只能靠进口“救火”的中国,如今已经到了只能追着供货商要货的地步。 未来中国空军的加油机只会越来越多,各类战机配合得会越来越紧密,这才是中国真正走上空天大国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