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供暖会提前吗# 【冬季提前生活节奏也被打乱:#还没供暖电费飙升#】“北京,你实在太冷了。”随着这声吐槽冲上热搜,北方多地正被一股提前到来的寒意包裹。10月20日,北京南郊观象台气温跌至-0.5℃,较常年提前近20天跌破冰点,北方多地气温也明显下降,河南嵩山、洛阳等地10月20日飘起初雪,吉林、河北、山西部分地区已出现明显降温,“一夜入冬”成了北方人共同的体感。
中国气象局研究员许小峰指出,这场“提前到来的冬天”,不仅对人们带来挑战,也对城市运转提出了新的课题。从个人生活到城市能源系统,都在经受着考验。
对普通人而言,最直接的冲击是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保暖设备、生活支出通通提速。河北石家庄的高平把落灰的“小太阳”搬回卧室,空调全天开着,他回忆,以往只有在11月上旬,也就是供暖前的过渡期才会这样。今年,他觉得“直接把秋天冻没了”。距离正式供暖还有二十多天,他感觉这些天有点难熬。应对寒冷,最显眼的开销除了电费增加还有交通费用的超支。来自云南的毛丽,在北京待了五年。她发现每年入冬后,打车次数会明显上升。比如去年10月,打车14次,花378元;到了12月,打车26次,花806元。而今年10月刚过半,她在打车上的支出已经超过500元。
除了个人开支,气候变化对每座城市的影响也都是具像化的,首当其冲的是能源系统。许小峰分析:“提前供暖、频繁降温,意味着对煤炭、电力、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增加。部分城市需要临时调度储能资源,保证供热稳定。若冷空气持续,能源供应需求和压力也会被放大。”供热企业经营压力也在上升。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城市供热行业全景图谱》显示,据中国城镇供热协会数据,在统计范围内的133家企业中,集中供热行业全年收入约3600亿元,平均利润率为-1.0%。也就是说,不少企业是处在盈亏边缘的。如果提前供暖,亏损还会继续扩大。
更棘手的是,供暖体系并非简单的系统,可以随时“开关”,而是涉及气象预测、能源调配、管网维护,排气放水等多重环节。频繁调整时间,会增加运行成本,也可能影响能源调度的稳定性。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法定供暖季为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可以根据气象情况临时调整供暖时间。每年供暖前都会通过三次气象会商来判断未来天气状况。如连续五天平均气温低于5℃,即可启动供暖。但目前北京、郑州等地尚未接到提前供暖通知,居民只能在低温中等待11月15日的法定供暖日到来。#vista封面报道#(猛犸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