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放出重磅消息,宣布欧盟准备在一些战略领域引入“欧洲制造”的

景铄看科技 2025-10-23 09:54:21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放出重磅消息,宣布欧盟准备在一些战略领域引入“欧洲制造”的公共采购标准,并且要下血本加大对汽车和电池这些命脉产业的扶持。这无疑是欧盟在“战略自主”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关键步。   所谓“欧洲制造”的公共采购标准,意味着欧盟在未来的政府采购中,将优先考虑在本地生产、由本地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做法并不新鲜,美国的“购买美国货”政策早已实行多年,中国也在多个领域倡导自主可控,但欧洲此前一直犹豫不决,生怕被指责为“保护主义”。   如今,冯德莱恩一锤定音,等于是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欧洲正式宣布要为自己的经济安全筑一道篱笆。   “欧洲制造”并不是一句口号,它会直接影响未来欧盟成员国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采购决策。   比如一个国家要更新公共交通系统,可能就不能再首选价格便宜的亚洲制造产品,而是优先选择本地企业。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一方面,本地制造业的就业和产能会被激活,另一方面,欧盟要面对成本上升、效率调整等阵痛期。   另一个关键之处在于,对汽车与电池产业不惜“重金”扶持,这精准命中了当下欧洲最为忧心的痛点。   过去几十年,欧洲汽车工业一度是全球标杆,但随着电动化大潮席卷而来,欧洲车企普遍反应慢半拍,尤其在电池技术、供应链稳定性和新能源整车平台方面,被亚洲对手拉开了差距。   冯德莱恩这次明确表示要加大扶持,不仅是给传统巨头打气,更是在为整个欧盟的工业心脏抢救时间。   这不仅是产业政策的调整,更是地缘政治的反应。欧洲早已意识到,能源依赖俄罗斯,芯片依赖亚洲,云计算依赖美国,这种“处处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须改变。   冯德莱恩在讲话中也特别强调,欧洲欢迎公平竞争和开放市场,但这种开放必须建立在对等、公平和安全的基础上。   这是对外界的一种善意表达,也是对内成员国的一种定心丸。毕竟,欧盟内部对于“保护主义”一向争议很大,尤其是一些贸易依赖型国家,对可能引发的摩擦和成本上升充满疑虑。   这背后还有一个更深的考量,那就是在全球产业链分化加剧、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欧洲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   不再只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更要成为一个技术的拥有者、供应链的掌控者和市场的引导者。这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冯德莱恩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方向:哪怕路再难走,也要自己掌舵。   从更宏观层面来看,冯德莱恩此举其实是欧洲在全球格局中加快抢位的表现。过去,欧洲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稍显迟钝,如今它不想再错过下一轮产业升级的机会。   不难看出,电池、汽车、清洁能源,这些都是未来几十年全球竞争的主战场。欧洲想要在这场“工业复兴战”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在政策、资金、标准等方面提前布局。   冯德莱恩和她领导的欧盟委员会,正在试图用更强的干预手段,重塑一个更有韧性的欧洲。这种做法未必会一帆风顺,但它的方向感极强。   对于一个长期在全球化中扮演“规则输出者”角色的地区来说,重新学习如何在复杂的博弈中维护自身利益,是一堂必须修的课。   总的来看,冯德莱恩这次的表态,既是一种政策宣示,也是一种战略信号。在全球格局剧烈调整的当下,欧洲不再甘于做别人的配角,而是要回到舞台中央。   无论这条“战略自主”之路多么曲折,它都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产业格局和国际政治生态。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和技术创新力量之一,也将在这场变局中迎来新的挑战与合作契机。 素材来源:冯德莱恩:将加强对汽车和电池等战略产业的支持力度 2025-10-22 16:39·界面快讯

0 阅读:0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